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3日(农历三月廿六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名句大全 > 欹枕正牵题柱思,隔楼谁转绕梁声。 出自诗人罗隐的《中元夜泊淮口》
欹枕正牵题柱思,隔楼谁转绕梁声。
诗句出自《中元夜泊淮口》  朝代:唐   作者:罗隐

木叶回飘水面平,偶因孤棹已三更。

秋凉雾露侵灯下,夜静鱼龙逼岸行。

欹枕正牵题柱思,隔楼谁转绕梁声。

锦帆天子狂魂魄,应过扬州看月明。

(1)
诗句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孤棹(gū zhào)的意思:指孤独无助,没有依靠。形容一个人在困境中没有任何帮助和支持。

回飘(huí piāo)的意思:指某种事物或现象回到原来的状态或位置,形容事物或现象的变化循环往复。

魂魄(hún pò)的意思:指人的灵魂或精神。

锦帆(jǐn fān)的意思:形容事物美好、光明的前景。

木叶(mù yè)的意思:指人的名声或事物的声誉,如同树叶一样轻飘飘,容易被风吹落,形容不牢固、不可靠。

秋凉(qiū liáng)的意思:秋天的凉爽。

绕梁(rǎo liáng)的意思:指音乐声传得很远,声音回荡在梁上。形容歌声或音乐声非常悦耳动听。

三更(sān gēng)的意思:指夜间的最后一更,也指深夜。

水面(shuǐ miàn)的意思:指水的表面,也用来比喻某个领域或范围的最基本或最底层的事物。

题柱(tí zhù)的意思:

(1).见“ 题桥柱 ”。
(2).相传 东汉 灵帝 时, 长陵 田凤 为尚书郎,仪貌端正。入奏事,“ 灵帝 目送之,因题殿柱曰:‘堂堂乎张, 京兆 田郎 。’”见 汉 赵岐 《三辅决录》卷二。后遂以“题柱”为称美郎官得到皇帝赏识之典。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闻嘉公柳遐墓志》:“ 魏侯 之见 刘廙 ,不觉敛容; 汉 主之观 田凤 ,遂令题柱。” 唐 杨炯 《唐同州长史宇文公神道碑》:“清晨伏奏,几承题柱之恩;閒夜洁斋,惟有张灯之宿。” 唐 钱起 《和王员外雪晴早朝》:“题柱盛名兼絶唱,风流谁继 汉 田郎 。” 明 何景明 《送高子登赴试》诗:“题柱名千里,登臺策万言。”
(3).谓题写楹联。 清 金埴 《不下带编》卷二:“ 埴 先太常一生俭约,始终不渝。于庭前题柱以示后人云:‘俭于己,可以不求于人;俭于官,可以不取于民。’”

天子(tiān zǐ)的意思:指君主、皇帝,也用于比喻权力至高无上的人。

雾露(wù lù)的意思:指早晨或晚间的露水,也用来比喻事物的短暂或虚幻。

鱼龙(yú lóng)的意思:指伪装成龙的鱼,比喻伪装得很像,很难辨别真伪。

月明(yuè míng)的意思:形容月亮明亮照耀的夜晚。

锦帆天子(jǐn fān tiān zǐ)的意思:形容人才出众,前途无量。

欹枕正牵题柱思,隔楼谁转绕梁声。出处
出自【唐朝代诗人罗隐】的《中元夜泊淮口》,如需查看“欹枕正牵题柱思,隔楼谁转绕梁声。”诗文诗句的赏析、翻译、注释等详细资料,可以进入诗词《中元夜泊淮口》详情页面进行查看
欹枕正牵题柱思,隔楼谁转绕梁声。上一句
秋凉雾露侵灯下,夜静鱼龙逼岸行。
欹枕正牵题柱思,隔楼谁转绕梁声。下一句
锦帆天子狂魂魄,应过扬州看月明。
欹枕正牵题柱思,隔楼谁转绕梁声。诗句作者介绍
罗隐

罗隐

罗隐(833年-909年),字昭谏,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唐末五代时期诗人、文学家、思想家。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
罗隐诗词名句欣赏
诗词分类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诗人
尤棐 李林甫 陈澧 鲍桂星 灵澈 孙觉 潘之恒 李光地 崔遵度 丰稷 司马相如 李显 包融 花蕊夫人 杜琼 费祎 陈夔龙 戴明说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