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9日(农历四月初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二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名句大全 > 岂因时事感,偏作怒号声。 出自诗人弘一的《遇风愁不成寐》
岂因时事感,偏作怒号声。
诗句出自《遇风愁不成寐》  朝代:近现代   作者:弘一

世界鱼龙混,天心何不平?
岂因时事感,偏作怒号声。
烛尽难寻梦,春寒况五更。
马嘶残月堕,笳鼓万军营。

(1)
诗句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平(bù píng)的意思:指不公平、不公正的情况或心理状态。

残月(cán yuè)的意思:指月亮已过了中秋,只剩下一边或一半的样子。也用来形容事物不完整或残缺不全。

春寒(chūn hán)的意思:春天的寒冷

何不(hé bù)的意思:表示提出建议或劝告,意思是为什么不去做某件事情。

笳鼓(jiā gǔ)的意思:指喧闹、热闹的场面。

军营(jūn yíng)的意思:军队驻扎的营地,也指集体行动或集体生活的地方。

马嘶(mǎ sī)的意思:形容马儿长嘶声,比喻形势紧迫或战争即将爆发。

怒号(nù háo)的意思:怒吼、愤怒地大声喊叫。

时事(shí shì)的意思:指当前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的事情或事件。

世界(shì jiè)的意思:指在世界上无人能敌。

天心(tiān xīn)的意思:指人的内心淳朴善良,充满正义和仁爱之心。

五更(wǔ gēng)的意思:指天亮前的最后一刻,也指深夜。

鱼龙(yú lóng)的意思:指伪装成龙的鱼,比喻伪装得很像,很难辨别真伪。

烛尽(zhú jìn)的意思:烛尽指的是蜡烛燃烧完毕,比喻事物或人的生命、力量、精力等耗尽。

岂因时事感,偏作怒号声。出处
出自【近现代朝代诗人弘一】的《遇风愁不成寐》,如需查看“岂因时事感,偏作怒号声。”诗文诗句的赏析、翻译、注释等详细资料,可以进入诗词《遇风愁不成寐》详情页面进行查看
岂因时事感,偏作怒号声。上一句
世界鱼龙混,天心何不平?
岂因时事感,偏作怒号声。下一句
烛尽难寻梦,春寒况五更。
岂因时事感,偏作怒号声。诗句作者介绍

弘一

李叔同(1880—1942),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筒。李叔同是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他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后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1913年受聘为浙江两级师范学校(后改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
弘一诗词名句欣赏
诗词分类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诗人
方仁渊 陈履 董以宁 徐瑞 钱澄之 程本立 岑徵 释清远 宋无 顾逢 王行 蔡戡 方献夫 陈棣 杨杰 王祎 徐树铮 张宪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