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不静秋树喧,瑟瑟萧萧动我门。
秋气长含终古恨,愁悲那复此时论。
秋树独深君子叹,悲回惜往倍销魂。
物象多年殊故色,悽凉即事了晨昏。
秋风偏向空庭入,古木婆娑亦共翻。
无多零叶随风转,应许孤枝寄日温。
叶畏风寒枝暖日,此中有雠兼有恩。
始知肃杀非天意,使秋摇落使秋存。
秋风不静秋树喧,瑟瑟萧萧动我门。
秋气长含终古恨,愁悲那复此时论。
秋树独深君子叹,悲回惜往倍销魂。
物象多年殊故色,悽凉即事了晨昏。
秋风偏向空庭入,古木婆娑亦共翻。
无多零叶随风转,应许孤枝寄日温。
叶畏风寒枝暖日,此中有雠兼有恩。
始知肃杀非天意,使秋摇落使秋存。
不静(bù jìng)的意思:不安宁,不平静
晨昏(chén hūn)的意思:指天明和天黑的时候。
愁悲(chóu bēi)的意思:形容非常忧愁、悲伤。
此时(cǐ shí)的意思:指当前的时刻或时候。
多年(duō nián)的意思:多年的时间
风寒(fēng hán)的意思:形容寒冷刺骨,寒气透骨。
古恨(gǔ hèn)的意思:古代的遗恨或怨愤。
即事(jí shì)的意思:指立即处理当前的事情,不拖延。
君子(jūn zǐ)的意思:君子指的是有德行和高尚品质的人,通常用来形容有修养、有风度、有道德的人。
空庭(kōng tíng)的意思:空无一人的庭院,形容寂静无人的场所。
偏向(piān xiàng)的意思:倾向于某一方面,不公正地偏袒某一方。
婆娑(pó suō)的意思:形容舞蹈或树木等摇曳的样子,也可用来形容人的姿态或行动优美。
气长(qì cháng)的意思:指人的气量宽广,能够容忍和忍耐。
秋气(qiū qì)的意思:指秋天的气候、气息或氛围。
秋风(qiū fēng)的意思:秋天的风。也用来比喻寂寥、凄凉的情景或气氛。
瑟瑟(sè sè)的意思:形容寒冷或惊恐的样子。
时论(shí lùn)的意思:指时事评论、时局评述。
随风(suí fēng)的意思:随着风的方向而移动或改变。
天意(tiān yì)的意思:指天命所归,事物的发展与结果由天决定,人力无法左右。
物象(wù xiàng)的意思:
(1).外界事物。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耽虚好静,羡此永生,独驰思於天云之际,无物象而能倾。”
(2).物体的形象;事物的现象。 晋 王谧 《答桓太尉难》:“良以冥本幽絶,非物象之所举;运通理妙,岂粗迹之能酬?”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洛水》:“北歷 覆釜堆 东,盖以物象受名矣。”《文献通考·经籍九》:“ 汉 魏 间人所为文,名有‘连珠’者,其联贯物象以达己意。” 清 刘大櫆 《<张秋浯诗集>序》:“乃縈情於歌咏,寄志乎风骚,比拟辞华,雕鏤物象。” 叶圣陶 《隔膜·阿菊》:“他的视官不能应接这许多活动不息的物象。”
(3).文艺作品所创造的典型形象。 郭沫若 《就目前创作中的几个问题答<人文>编者问》:“像 鲁迅 笔下的 阿Q 就是‘生活中由可憎亦复可怜的偏狭观念所造成的卑鄙可耻的物象’的集大成,但 鲁迅 的主旨是叫我们必须加以毁灭。”
(4).景物,风景。 唐 杜牧 《题吴兴消暑楼十二韵》:“晴日登攀好,危楼物象饶。” 宋 梅尧臣 《依韵和晏相公》:“一为清 潁 行,物象颇所览。” 清 陈恭尹 《早发新塘浦舟中作》诗:“物象交晦明,峯云屡开闔。”
(5).物候现象。《人民日报》1959.11.9:“号召全台总动员,人人献农谚,人人观天象、看物象,人人参加整理资料,人人做预报。”
无多(wú duō)的意思:没有多余的,没有剩余的
销魂(xiāo hún)的意思:形容美丽动人、令人陶醉的景色或声音。
萧萧(xiāo xiāo)的意思:形容风声、树叶等发出的声音,也可形容草木凋零、寂静无声。
摇落(yáo luò)的意思:指风摇动树木使树叶掉落,比喻事物的变动、衰败。
应许(yīng xǔ)的意思:答应别人的请求或承诺。
终古(zhōng gǔ)的意思:终古是一个用于形容时间非常久远或永久不变的词语。
中有(zhōng yǒu)的意思:表示在某种事物或情况中存在着某种特定的内容、特征或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