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正宽大诏,蠲欠江浙暨。
翠华昨发轫,加赈已次第。
兹入江南境,宿桃目所击。
百家鲜积粮,麦苗犹在地。
夏收云尚遥,是宜善安置。
吾民蓝缕多,嗟此饥寒辈。
荐灾乃若斯,应惭谁所致。
养老及赒贫,虽日颁缇骑。
尚念沟壑茕,匍匐或艰至。
已加宁再加,茅檐庶均逮。
以及安庆属,一例俾沾赐。
既毋事催科,其善勤抚字。
漏卮何处无,莫使侵胥吏。
新正宽大诏,蠲欠江浙暨。
翠华昨发轫,加赈已次第。
兹入江南境,宿桃目所击。
百家鲜积粮,麦苗犹在地。
夏收云尚遥,是宜善安置。
吾民蓝缕多,嗟此饥寒辈。
荐灾乃若斯,应惭谁所致。
养老及赒贫,虽日颁缇骑。
尚念沟壑茕,匍匐或艰至。
已加宁再加,茅檐庶均逮。
以及安庆属,一例俾沾赐。
既毋事催科,其善勤抚字。
漏卮何处无,莫使侵胥吏。
安置(ān zhì)的意思:安排、安放
百家(bǎi jiā)的意思:指各家的学问、见解或观点。
次第(cì dì)的意思:表示按照一定的顺序或次序进行,一个接一个地进行。
翠华(cuì huá)的意思:指美丽的花朵或翠绿的草木。
催科(cuī kē)的意思:催促学习,督促进步。
发轫(fā rèn)的意思:
(1).拿掉支住车轮的木头,使车前进。借指出发,起程。《楚辞·离骚》:“朝发軔於 苍梧 兮,夕余至乎 县圃 。” 朱熹 集注:“軔,搘车木也,将行则发之。”《淮南子·兵略训》:“故得道之兵,车不发軔,骑不被鞍。” 唐 杜甫 《昔游》诗:“余时游名山,发軔在远壑。” 明 徐霖 《绣襦记·结伴毘陵》:“赴京都,已发軔,亲友皆无贐。” 雷昭性 《中国立宪之观察与欧洲国会》:“譬诸行道,发軔即乖,虽追风追电,亦愈觉支离。”
(2).动用,动员。《尉缭子·兵谈》:“富治者,民不发軔,甲不暴出,而威制天下。”
(3).比喻事物的开端。 张彦远 《法书要录》卷九载 唐 张怀瓘 《书断下》:“兹又论夫文字发軔,牋翰殊出。” 金 元好问 《奉直赵君墓碣铭》:“万物并流,至君而止。司南圣涂,发軔伊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瑞云》:“此奴终身发軔之始,不可草草。” 闻一多 《文艺与爱国》:“我们的爱国运动和新文学运动何尝不是同时发轫的?” 郭沫若 《反正前后》第一篇七:“ 中国 立宪运动的具体的表现大约是发轫于戊戌政变。”
(4).犹发迹。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诗》:“ 韩子苍 献 王将明 生日二十絶句,内一絶句云:‘万里青霄发軔时,驊騮絶足看奔驰。’” 明 郑若庸 《玉玦记·对策》:“绳枢贱贫,分柴桑终淹此身。一朝发軔,向枫陛躬逢湛恩。” 明 唐寅 《顾君满考张西溪索诗饯之故为赋此》:“功名发軔青云路,长愿存心在泽民。”参见“ 发迹 ”。
抚字(fǔ zì)的意思:指修饰文章或书法时,认真揣摩每一个字句,反复推敲。
沟壑(gōu hè)的意思:形容差距悬殊或分歧极大。
何处(hé chǔ)的意思:指不确定的地方或未知的位置。
饥寒(jī hán)的意思:指饥饿和寒冷,形容生活困苦,贫困潦倒。
江南(jiāng nán)的意思:江南是指中国南方的江苏、浙江一带,也用来形容美丽的南方风景。在成语中,江南多指江苏、浙江一带的地域。
蠲欠(juān qiàn)的意思:蠲欠指的是减免债务或清偿欠款。
宽大(kuān dà)的意思:指待人宽容大度,不计较小节,宽容大度的品质。
蓝缕(lán lǚ)的意思:形容文字或图案的线条清晰、细致。
漏卮(lòu zhī)的意思:形容说话不慎重、随意泄露秘密。
麦苗(mài miáo)的意思:指年幼的儿童或幼苗。
茅檐(máo yán)的意思:指房屋的屋檐,也用来比喻贫困困苦的生活环境。
乃若(nǎi ruò)的意思:如同、仿佛
匍匐(pú fú)的意思:指人或动物爬行的姿势,腹部贴着地面,四肢伸展。
若斯(ruò sī)的意思:表示事物或情况非常相似或相近。
所致(suǒ zhì)的意思:表示某种结果或情况是由于特定的原因或原因引起的。
缇骑(tí qí)的意思:指率领骑兵出征的将领。
毋事(wú shì)的意思:不做事情,不去管闲事
夏收(xià shōu)的意思:指夏季的收获,也比喻辛勤劳作后的丰收或收获的时期。
胥吏(xū lì)的意思:指没有官职的低级官吏,也泛指平民百姓。
养老(yǎng lǎo)的意思:养育和照料年老的父母或亲戚
以及(yǐ jí)的意思:以及表示“和”、“以及”、“还有”,用于列举事物,表示并列关系。
一例(yī lì)的意思:指同类事物中的一个例子或一个典型情况。
沾赐(zhān cì)的意思:指得到恩赐、恩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