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也中才主,恭俭亦守成。
用人杂忠佞,行政半昏明。
不有遵行实,空存理学名。
只馀表章意,正论息争衡。
帝也中才主,恭俭亦守成。
用人杂忠佞,行政半昏明。
不有遵行实,空存理学名。
只馀表章意,正论息争衡。
表章(biǎo zhāng)的意思:指外表或形象,也可指标志、证明。
不有(bù yǒu)的意思:没有,没有存在或拥有某种东西
存理(cún lǐ)的意思:存储和理解
恭俭(gōng jiǎn)的意思:恭敬而节俭,形容人谦虚恭敬,生活简朴节俭。
昏明(hūn míng)的意思:指黑暗和光明交替出现,形容事物变化无常或时局动荡。
理学(lǐ xué)的意思:理学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体系之一,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追求道德修养和社会秩序。
守成(shǒu chéng)的意思:保持原有的成绩、地位或财富不变。
行政(xíng zhèng)的意思:指政府或组织机构的管理和执行工作。
行实(xíng shí)的意思:行动实际、做事踏实
学名(xué míng)的意思:学名是指生物学中用于命名生物种类的拉丁学名。也可以比喻一个人的正式职称或学术头衔。
用人(yòng rén)的意思:指在人才选拔和利用方面的智慧和能力。
争衡(zhēng héng)的意思:争夺平衡,比喻力图取得平衡或占有优势。
正论(zhèng lùn)的意思:
(1).谓正直地议论事情。《汉书·夏侯胜传》:“人臣之谊,宜直言正论,非苟阿意顺指。” 晋 葛洪 《抱朴子·汉过》:“进则切辞正论,攻过箴闕。”《秦併六国平话》卷中:“御史纠是察非,臺諫中书忠言正论。”
(2).正确合理的言论。 宋 叶适 《祭黄尚书文》:“公存匪石,终始根柢;常扶正论,独引大体。”《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五回:“你这个自是正论。然而我看他们化的钱,实在寃枉得可笑!” 茅盾 《杂感二题》:“这是客观的看法,也是适时的正论。”
忠佞(zhōng nìng)的意思:形容人言辞恭顺、奉承。
中才(zhōng cái)的意思:指具有一定才华、能力的人。
遵行(zūn xíng)的意思:遵守、遵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