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9日(农历四月初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二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名句大全 > 儒有丁兰刻木,总是如见精神。 出自诗人林熙春的《读匡云上人募佛像疏偈》
儒有丁兰刻木,总是如见精神。
诗句出自《读匡云上人募佛像疏偈》  朝代:明   作者:林熙春

人言即心即佛,菩提无树前因。

本来色身是幻,何须身外传身。

儒有丁兰刻木,总是如见精神。

学佛因心求法,舍身何处寻真。

(1)
诗句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本来(běn lái)的意思:原本,本身应该如此

丁兰(dīng lán)的意思: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

何须(hé xū)的意思:表示不需要或没有必要做某事,也可以用来劝告别人不必要的行动。

何处(hé chǔ)的意思:指不确定的地方或未知的位置。

精神(jīng shen)的意思:指人的意志力、毅力和精神状态。

刻木(kè mù)的意思:指官员或吏员在工作中刻苦勤奋,努力为民众服务。

菩提(pú tí)的意思:指佛教中的菩提树,比喻佛法的真理和智慧。

前因(qián yīn)的意思:指事情发生的原因或导致结果的因素。

人言(rén yán)的意思:指别人的言论、议论。

色身(sè shēn)的意思:指人的外貌、容貌。也可指人的身体、肉体。

舍身(shè shēn)的意思:为了某种目的或信念,毫不顾惜自己的生命或身体。

身外(shēn wài)的意思:指超越个人私利,超脱尘世纷扰,追求高尚境界。

外传(wài zhuàn)的意思:指传播、宣扬某种事物或消息到外面去。

学佛(xué fó)的意思:

(1).学习佛法。谓出家做和尚。 唐 方干 《贻亮上人》诗:“人间学佛知多少,浄尽心花只有师。” 唐 黄滔 《送僧》诗:“纔年七岁便从师,犹説辞家学佛迟。” 五代 徐夤 《山寺寓居》诗:“披緇学佛应无分,鹤氅谈空亦不妨。” 宋 李觏 《回明上人诗卷》诗:“学佛有餘力,吟诗过一生。”
(2).指信仰或研究佛教。 唐 郑愚 《潭州大沩山同庆寺·大圆禅师碑铭序》:“知余学佛,求为讚説。”《新五代史·杂传·马胤孙》:“ 胤孙 既学 韩愈 为文,故多斥浮屠之説,及罢归,乃反学佛,撰《法喜集》、《佛国记》行於世。”

寻真(xún zhēn)的意思:寻找真理、追求真相

因心(yīn xīn)的意思:因为内心的原因;出于内心的愿望或意愿。

总是(zǒng shì)的意思:始终如一,一直都是这样

即心即佛(jí xīn jí fó)的意思:即心即佛,意为心与佛不分离,即心即佛的境界。表示修行者在修行过程中,要将心与佛融为一体,心中有佛,佛在心中。

儒有丁兰刻木,总是如见精神。出处
出自【明朝代诗人林熙春】的《读匡云上人募佛像疏偈》,如需查看“儒有丁兰刻木,总是如见精神。”诗文诗句的赏析、翻译、注释等详细资料,可以进入诗词《读匡云上人募佛像疏偈》详情页面进行查看
儒有丁兰刻木,总是如见精神。上一句
本来色身是幻,何须身外传身。
儒有丁兰刻木,总是如见精神。下一句
学佛因心求法,舍身何处寻真。
儒有丁兰刻木,总是如见精神。诗句作者介绍

林熙春

林熙春,字志和,号仰晋,生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海阳龙溪宝陇村(今潮安庵埠)人。出生后父母相继亡故,家境中落,全凭嫂嫂抚养成人。但据志书所载,林熙春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中进士后,授四川巴陵县令,不久即“以内艰归”。所谓“内艰”,即母丧(按,俗称父丧为外艰,母丧为内艰,统称丁忧,丁艰)。据此,乃母似应逝于他登第授官之后。当然,这也不排除林熙春视嫂为娘的可能。据称,林熙春为报答嫂恩,登第后还特为其嫂在屋旁挖塘放养乌耳鳗,抵今池塘尚在。
林熙春诗词名句欣赏
诗词分类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诗人
陈尧咨 苏佑 李绂 黄绍箕 陈叔达 关盼盼 赵顼 李忱 刘义隆 鲍寿孙 窦叔向 刘伶 陈玉璂 宝鋆 孟简 林之奇 陈文烛 崔护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