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纤兰蕙甲,青青杨柳丝。
草木有春华,园林竞芳时。
妆点贵铨次,高下有推移。
连畛已端修,茅蹊尽平治。
雕栏被丹雘,文甃合琉璃。
穿薄启萦迂,拍堤汎涟漪。
安排红药树,映带牡丹枝。
蔓草既诛锄,秋荣亦芟夷。
碧芦断修干,丹蓼剪芳蕤。
苞杞散不收,丛菊弃如遗。
芦蓼尚云可,杞菊或未宜。
神功著西河,嘉声蔼东篱。
朱实照金鼎,黄华登玉卮。
暄凉虽异序,荣秀各有期。
商飙掠春丛,摧折谁能支。
纤纤兰蕙甲,青青杨柳丝。
草木有春华,园林竞芳时。
妆点贵铨次,高下有推移。
连畛已端修,茅蹊尽平治。
雕栏被丹雘,文甃合琉璃。
穿薄启萦迂,拍堤汎涟漪。
安排红药树,映带牡丹枝。
蔓草既诛锄,秋荣亦芟夷。
碧芦断修干,丹蓼剪芳蕤。
苞杞散不收,丛菊弃如遗。
芦蓼尚云可,杞菊或未宜。
神功著西河,嘉声蔼东篱。
朱实照金鼎,黄华登玉卮。
暄凉虽异序,荣秀各有期。
商飙掠春丛,摧折谁能支。
安排(ān pái)的意思:形容力量浩大,势不可挡的景象。
苞杞(bāo qǐ)的意思:指事物尚未成熟,还处于初期阶段。
草木(cǎo mù)的意思:指人心惶惶,对一切事物都怀疑和恐惧,过分紧张的心理状态。
春华(chūn huā)的意思:春天的光辉和繁荣
春丛(chūn cóng)的意思:春天里的花丛,指春天花开的景象。
摧折(cuī shé)的意思:摧毁、打击、挫败
丹枝(dān zhī)的意思:指红色的花枝或红色的树枝。比喻美好的事物。
丹雘(dān wò)的意思:形容人的脸色红润如丹,神采奕奕。
雕栏(diāo lán)的意思:指精美的栏杆、栏杆上雕刻的花纹。也用来比喻文章或诗句精细华丽。
东篱(dōng lí)的意思:东篱是指东边的篱笆,比喻境界高、品德纯洁的人。
芳时(fāng shí)的意思:美好的时光
芳蕤(fāng ruí)的意思:形容花草香气浓郁。
高下(gāo xià)的意思:比较两个或多个人或事物的优劣,判断谁高谁低。
红药(hóng yào)的意思:红色的药物,比喻能够解决问题或者治愈疾病的方法或手段。
黄华(huáng huá)的意思:指黄色的花朵,比喻虚荣、浮华的外表。
嘉声(jiā shēng)的意思:指赞美和称赞的声音。
金鼎(jīn dǐng)的意思:指权势显赫、声名卓著的高官或重要职位。也用来形容事物的地位崇高、价值非凡。
兰蕙(lán huì)的意思:指芬芳美丽的花草,也用来形容文采或才情出众的女子。
涟漪(lián yī)的意思:指水面受到外力影响产生的波纹,比喻一点小小的影响引起的连锁反应。
连畛(lián zhěn)的意思:连续种植庄稼
琉璃(liú lí)的意思:指透明如玻璃、颜色艳丽的东西。
柳丝(liǔ sī)的意思:指形容柳树枝条柔软、摇曳的样子。
蔓草(màn cǎo)的意思:指无法控制、无法根除的问题或隐患。
木有(mù yǒu)的意思:没有
牡丹(mǔ dān)的意思:比喻人才、美女等在某种环境下得以展露才华或美貌。
平治(píng zhì)的意思:平息骚乱,恢复秩序。
杞菊(qǐ jú)的意思:形容人过于追求完美,以至于过分挑剔。
青杨(qīng yáng)的意思:指年轻有为的人
青青(qīng qīng)的意思:青色的、绿色的、年轻的。
秋荣(qiū róng)的意思:指人在秋天时得到荣耀或成就。
铨次(quán cì)的意思:审查、核定。
荣秀(róng xiù)的意思:形容人才出众、才华出众。
芟夷(shān yí)的意思:芟夷是一个古代的农业词语,意为除掉杂草和野草。在成语中,芟夷引申为除去邪恶、不良的事物,清理社会上的不正之风。
商飙(shāng biāo)的意思:指商人的财富迅速增长,像飙升一样快速。
神功(shén gōng)的意思:指超凡脱俗的技艺或非凡的功绩。
推移(tuī yí)的意思:推移指事物的位置或状态发生变化。
西河(xī hé)的意思:指两个相距甚远的地方。
纤纤(xiān xiān)的意思:形容细小、细长、纤细。
暄凉(xuān liáng)的意思:形容天气温暖宜人。
杨柳(yáng liǔ)的意思:杨柳是指杨树和柳树,用来形容柔软、婉约的女子。
萦迂(yíng yū)的意思:形容言辞或思路曲折、绕弯子。
映带(yìng dài)的意思:指光影映照,相互衬托,相得益彰的意境。
玉卮(yù zhī)的意思:指美玉,比喻美好的事物或人。
园林(yuán lín)的意思:指花园、公园等园林景观。
诛锄(zhū chú)的意思:消灭、铲除、清除坏人或坏事物。
朱实(zhū shí)的意思:指红色鲜明、真实可靠。
妆点(zhuāng diǎn)的意思:
(1).梳妆打扮。《北史·后妃传下·齐后主冯淑妃》:“城陷十餘步,将士乘势欲入。帝敕且止,召 淑妃 共观之。 淑妃 粧点,不获时至。 周 人以木拒塞,城遂不下。” 元 乔吉 《清江引·笑靥儿》曲:“一团可人衠是娇。粧点如花貌。”《金瓶梅词话》第四回:“﹝妇人﹞先到楼上,从新粧点,换了一身艷色新衣。”
(2).妆饰点缀。 元 薛昂夫 《端正好·闺怨》套曲:“残红粧点青苔径,又一番春色飘零。” 清 吴伟业 《雕桥庄歌》:“年年细柳与新蒲,粧点溪山入画图。”《西湖佳话·白堤政迹》:“初还只在 西湖 上粧点,既而西边直粧点到 灵隐 、 天竺 ,南边直粧点到 净慈 、 万松岭 ,竟将一个 西湖 团团粧点成花锦世界。”
(3).渲染敷洐。 宋 吕祖谦 《与朱侍讲元晦》:“祭文谨録呈,虽病中语言无次序,然却无一字粧点做造也。”《朱子语类》卷八三:“问: 季札 观乐,如何知得如此之审?曰:此是 左氏 粧点出来,亦自难信。”
(1).装饰,打扮。 南朝 陈后主 《三妇艳词》之二:“小妇初妆点,回眉对月钩。” 清 吴伟业 《梅村诗话》五:“呼舆往迎,续报至矣。已而登楼,託以妆点始见。”
(2).谓点缀。 唐 冯贽 《云仙杂记·白羊妆点芳草》:“ 午桥庄 小儿坡 ,茂草盈里。 晋公 每使数群羊散于坡上,曰:‘芳草多情,赖此妆点。’” 明 高攀龙 《三时记》:“二十一日行,两岸残雪妆点,野色甚佳。”《红楼梦》第二二回:“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
(3).指修饰文字。 清 黄宗羲 《<山翁禅师文集>序》:“ 山翁 之诗文,亦不免於堆垛妆点。” 清 恭士 《蹇千里传评》:“可见文不在妆点,一涉妆点便拙。”
(4).渲染敷衍。 清 王韬 《淞滨琐话·李延庚》:“世间所传幽欢冥会之事,尽出文人妆点,悉属寓言,君乃信以为真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