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八方(bā fāng)的意思:八个方向,指各个方面、各个地方。
百人(bǎi rén)的意思:形容人多,人群众多。
兵车(bīng chē)的意思:兵车是指军车,也可以泛指战争。
并称(bìng chēng)的意思:指两个或多个事物被同时提及,被视为同等重要或同样出色。
伯昌(bó chāng)的意思:指人的道德品质高尚,为人忠诚正直。
不坠(bù zhuì)的意思:不倒下,不失败
不以(bù yǐ)的意思:不把...视为
不敢(bù gǎn)的意思:不敢指一个人因为害怕而不敢做某件事情。
臣节(chén jié)的意思:忠诚的节操和品德。
传称(chuán chēng)的意思:传播流传的称号或名誉。
赐与(cì yǔ)的意思:赐予、给予
德行(dé xíng)的意思:指一个人品行高尚,道德行为良好。
得使(de shǐ)的意思:得使指的是得到了某种机会或条件,就应该努力去做,不应该放弃。
方闻(fāng wén)的意思:指得到消息或听到传闻。
纷葩(fēn pā)的意思:形容事物繁多、繁杂。
奉天(fèng tiān)的意思:奉天意为恭敬地向上天致敬,表示对上天的崇敬和敬畏之情。
奉事(fèng shì)的意思:恭敬地为事情服务或执行任务
奉贡(fèng gòng)的意思:指将珍贵的物品或贡品奉献给上级或神明。
斧钺(fǔ yuè)的意思:指权力极大,掌握军政大权。
贡献(gòng xiàn)的意思:指个人或团体对社会、国家、组织等做出的有益的贡献。
弓矢(gōng shǐ)的意思:指弓箭,也泛指射击。
圭瓒(guī zàn)的意思:指珍贵的宝石或珍贵的物品。
河阳(hé yáng)的意思:指人的心情舒畅愉快。
虎贲(hǔ bēn)的意思:形容勇猛有力的士兵或将领。
九合(jiǔ hé)的意思:形容人们团结合作,共同努力,达到共同目标。
拘系(jū xì)的意思:拘束、约束、限制
孔子(kǒng zǐ)的意思: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这个成语指的是尊敬孔子和他的思想,也用来形容有学问、有道德的人。
论叙(lùn xù)的意思:以论述的方式叙述事物。
三分(sān fēn)的意思:指将事物或情况分为三个部分,表示平分或分配。
三百(sān bǎi)的意思:指数量众多,形容数量或程度非常大。
赦原(shè yuán)的意思:原谅、宽恕
圣德(shèng dé)的意思: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崇高的道德标准。
是以(shì yǐ)的意思:因此;所以
天下(tiān xià)的意思:指整个世界、全国或全境。
天威(tiān wēi)的意思:指上天的威严和力量。
天王(tiān wáng)的意思:指统治一方或一方之主,也用来形容某个领域中最强大、最有影响力的人。
彤弓(tóng gōng)的意思:形容弓弩的颜色鲜红明亮,也用来比喻英勇的壮丽之景。
威服(wēi fú)的意思:以威力或威望使对方屈服或服从。
无下(wú xià)的意思:没有下降的余地
西伯(xī bó)的意思:指忠诚、有担当的人。
下拜(xià bài)的意思:跪在地上行礼,表示极度崇敬或恭敬。
小白(xiǎo bái)的意思:指对某一事物或领域了解很少或完全不了解的人。
修奉(xiū fèng)的意思:虔诚地修行并供奉神佛。
一匡(yī kuāng)的意思:指统一、整顿
诈称(zhà chēng)的意思:虚假地称呼或标榜自己的身份、资质或能力。
咫尺(zhǐ chǐ)的意思:指距离非常近,形容事物或人之间的距离极短。
仲尼(zhòng ní)的意思:指孔子,也可用来形容有德行的人。
诸侯(zhū hóu)的意思:指各个分封国的统治者或领袖。
专征(zhuān zhēng)的意思:指某一事物或现象具有特定的特征或特点。
西伯昌(xī bó chāng)的意思:指勇敢无畏、忠诚义气的人。
一匡天下(yī kuāng tiān xià)的意思:统一整个天下,恢复社会秩序。
- 注释
- 贡献:谓进奉,进贡。
节:礼仪、规矩、纪律。
坠,失去。
一作“隆”。
见:被。
赦原:赦免原谅其过。
斧钺,古代兵器。
古代军法用以杀人的斧子。
专征,古代帝王授予诸侯,将帅掌握军旅的特权,不待天子之命,得自专征伐。
仲尼,孔子字。
殷:朝代名,即商。
不以兵车:指齐桓公称诸侯以匡周室,主要靠的不是武力,主要靠的完全落实了取信于诸侯和周室的如前所述的八条得力措施。
谲:诡诈。
夷吾:即管仲,春秋时期政治家。
庙胙:祭祀用的肉。
胙,古代祭祀时供的肉。
小白:齐桓公名。
尔:这样。
天威:天子的威严。
在颜:即不违颜意,即特别亲切地感受到了天子的威严。
咫尺:指距离很近。
圭瓒:古代的一种玉制酒器。
鬯,古代祭祀用的酒。
彤弓,朱红色的弓。
古代诸侯有大功时,天子赏赐弓矢,使“专征伐”。
卢弓:形似戟的一种弓。
矢千:一千支箭。
矢,即箭。
虎贲:勇士,武士。
亚:次于。
河阳:古县名,春秋晋邑(今河南孟县西)。
是:一作“是以”。
纷葩:亦作“芬葩”。
多貌,盛貌。
葩,花。
- 翻译
- 姬昌受封为西伯,具有神智和美德。殷朝土地为三份,他有其中的两份。
整治贡品来进奉,不失臣子的职责。只因为崇侯进谗言,而蒙冤受拘禁。
后因为送礼而赦免,受赐斧钺征伐的权力。他被孔丘称赞,品德高尚地位显。
始终臣服殷朝帝王,美名后世流传遍。齐桓公拥周建立功业,存亡继绝为霸首。
聚合诸侯捍卫中原,匡正天下功业千秋。号令诸侯以匡周室,依靠的主要不是武力。
行为磊落不欺诈,美德流传于身后。孔子赞美齐桓公,也称赞管仲,百姓深受恩惠。
天子赐肉与桓公,命其无拜来接受。桓公称小白不敢,天子威严就在咫尺前。
晋文公继承来称霸,亲身尊奉周天王。周天子赏赐丰厚,仪式也非常隆重。
接受玉器和美酒,弓矢武士三百名。晋文公声望镇诸侯,从其风者受尊重。
威名八方传遍,名声仅次于齐桓公。佯称周王巡狩,招天子到河阳,因此大众议论纷纷。
- 鉴赏
此诗描绘了古代圣主和霸主的德行与功业,通过对历史人物的称颂,表达了对理想领袖的追求和赞美。全诗语言庄重,意境辽阔,充分展现了作者对于古代英明君主的敬仰之情。
诗中的“周西伯昌”指的是西周时期的圣主,通过“怀此圣德”表达对其德行的怀念与尊崇。接着,“三分天下,而有其二”暗示了历史上的领土划分和权力的分配问题。“修奉贡献”则是对古代君臣之间忠诚关系的描绘。
“崇侯谗之”、“后见赦原”、“得使征伐”等句节,透露出政治斗争与政策宽容之间微妙的平衡。诗中多次出现“为仲尼所称”、“孔子所叹”等表述,显示了作者对于儒家文化和道德理念的重视。
在后半部分,“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强调了霸主之功,不仅是军事上的征服,更是道德影响力的传播。诗句“民受其恩”、“命无下拜”则表现出君主与民众之间的和谐关系。
最后,“晋文亦霸”至“名亚齐桓”,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赞誉,强调了作者对于理想领袖形象的向往。全诗以此结束,展现了一种崇高而理想化的人格典范和政治理念。
总体来看,此诗不仅是对古代圣主与霸主的一种文学颂扬,更是一种文化传统和道德追求的体现。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