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遥接晕高,涧风连影摇。
寒光带岫徙,冷色含山峭。
这首诗描绘了戍边士兵在夜晚对月思乡的情景,充满了深沉的情感与细腻的描绘。
首句“戍边岁月久”,点明了诗人所处的环境——远离家乡的边疆,时间的漫长与孤独的煎熬。接着,“恒悲望舒耀”一句,以“望舒”代指月亮,表达了士兵对月光的依赖与情感寄托,同时也流露出一种难以言说的悲伤和无奈。
“城遥接晕高,涧风连影摇”两句,通过远城与高悬的月光、山涧与摇曳的月影,营造出一种辽阔而静谧的边塞景象,进一步强化了士兵身处异域的孤独感。
“寒光带岫徙,冷色含山峭”则将视线转向山峦,寒光与冷色交织,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的凄清,也暗喻了士兵内心的寒冷与孤寂。山峦的峭拔更添了几分壮丽,但在这壮丽背后,是士兵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最后,“看时使人忆,为似娇娥照”以“娇娥”比喻月亮,既形象又富有诗意,表达了月亮如同温柔的女子,给予士兵一丝慰藉,却又勾起无尽的思乡之情。这一句将情感推向高潮,让人感受到士兵内心深处的复杂情感——既有对月光的依恋,又有对家乡的深切怀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戍边士兵在艰苦环境中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他们在孤独与寂寞中寻求心灵慰藉的过程。
塾南祠堂鸳瓦碧,塾南父老相叹息。
叹息朱郎谁复如,二十书生已庙食。
忆昨前村喧鼓鼙,天昏日落豺狼驰。
苍茫野哭走儿女,黯淡杀气冲潢池。
朱郎此时挺身出,凭陵大叫探虎窟。
郦生掉舌机已危,杲卿骂贼死不屈。
古来壮士思解纷,朱郎救焚翻自焚。
宝剑精光忽夜蚀,乾坤谁与清妖氛。
湘水村童击鼍鼓,共采幽兰荐芳醑。
英魂时驾黄隺来,祠下松杉泣风雨。
春风吹上春酣亭,江山图画开新晴。
尊前柳花如雪舞,树杪淑气催莺声。
忆昨空亭人叹息,凋尽芙蓉秋水碧。
使君一日下绵州,遂有楼台高百尺。
我亦明山旧隐沦,歇马溪头问春色。
一杯破尽寒食寒,似醉繁花露浓夕。
曾公曾公本英志,见汝先朝几封事。
近日谈玄复有神,听之动我凌云思。
涪江净洗白鸥心,柱史隐动青牛气。
何必区区怀故山,此中亦有君平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