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次 韵 王 都 尉 偶 得 耳 疾 宋 /苏 轼 君 知 六 凿 皆 为 赘 ,我 有 一 言 能 决 疣 。病 客 巧 闻 床 下 蚁 ,痴 人 强 觑 棘 端 猴 。聪 明 不 在 根 尘 里 ,药 饵 空 为 婢 仆 忧 。但 试 周 郎 看 聋 否 ,曲 音 小 误 已 回 头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婢仆(bì pú)的意思:婢仆指的是仆人、佣人,用来形容人处于低下地位,为他人服务的角色。
病客(bìng kè)的意思:指病人或患病的人。
不在(bù zài)的意思:不在表示不在某个地方或不参与某个活动。
痴人(chī rén)的意思:指愚蠢、糊涂的人。
聪明(cōng ming)的意思:形容人聪明机智、反应敏捷。
回头(huí tóu)的意思:回到原来的地方;改变主意;追悔莫及
棘端(jí duān)的意思:指事物的最尖锐、最尖端的部分。
六凿(liù záo)的意思:指用六次锤击,比喻经过多次努力才能达到目的。
试周(shì zhōu)的意思:指试验性的、临时性的考试或测试。
药饵(yào ěr)的意思:比喻好的忠告或教导。
一言(yī yán)的意思:一句话,一番话,一番言论
周郎(zhōu láng)的意思:比喻聪明、机智的年轻人。
- 翻译
- 你知道六种欲望都是累赘,我有一句话能解决你的烦恼。
病人巧妙地听到床下的蚂蚁声,愚人固执地凝视着荆棘尖端的猴子。
聪明才智不在于尘世的纷扰,药物徒然为仆人担忧。
只需试试看周郎是否耳聋,哪怕音乐稍有偏差他也会察觉并纠正。
- 注释
- 君:你。
六凿:六欲(指眼、耳、鼻、舌、身、意六种感官欲望)。
赘:累赘。
病客:病人。
床下蚁:比喻微不足道的声音或小事。
痴人:愚人。
棘端猴:比喻难以捉摸的事物。
聪明:智慧。
根尘:尘世纷扰,佛教中指世俗的烦恼。
药饵:药物。
婢仆:仆人,这里比喻无用之人。
周郎:周瑜,这里可能代指有听力敏锐的人。
聋:耳聋。
曲音:音乐中的错误。
回头:纠正。
- 鉴赏
这首诗是苏轼在宋朝创作的,名为《次韵王都尉偶得耳疾》。从内容上看,诗人通过对耳病的描写和自嘲,表达了自己对于听力减退的无奈与幽默,同时也反映出了古代医药对某些疾病认识不足的情况。
诗中“君知六凿皆为赘,我有一言能决疣”两句,通过提及医书上的六种耳病,并自信一句话便能解决疮疡,表现了苏轼幽默的态度和对传统医学的怀疑。
“病客巧闻床下蚁,痴人强觑棘端猴”两句,则描绘了耳疾患者在努力听清微小声音时的困境,以此形象地表达了耳聋带来的生活不便。
“聪明不在根尘里,药饵空为婢仆忧”指出了传统医药治疗方法的局限性和盲目性,即医治耳疾常常采用一些无效或是错误的方法。"聪明"在这里指的是真正有效的疗法,而非表面的、形式主义的治疗。
最后,“但试周郎看聋否,曲音小误已回头”则是在提到历史上著名的周公旦,即周文王,他也曾经耳聋。通过这一点,诗人自我安慰,或许自己的听力问题也不算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苏轼对生活细节的观察和幽默感,还透露出他对于传统医学的一种批判态度,以及面对个人身体状况时的豁达心态。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慎侄来侍求偈
十方都卢是个虎,玄沙斫柴见不怖。
傍却报僧云是汝,言中有响今谁悟。
华林年少相体解,庵中与之同行住。
谁会呼作大小空,痴儿见之毛卓竖。
我居十年无侍者,呼唤应时随指顾。
有人问著是何宗,万里无云霜月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