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明中和尚联》全文
- 鉴赏
此联以画与山为喻,巧妙地将悼念之意融入其中。"画里传衣",描绘出一幅衣钵传承的画面,寓意着明中和尚在艺术或佛法上的衣钵被后人继承,其精神与技艺得以延续。"夙契偶同永长老",表达了明中和尚与永长老之间深厚的因缘,他们之间的友谊或师徒关系如同久远的契约,共同走过了一段长久而深厚的时光。
"山中献盖",则以山中的景象象征明中和尚的归隐或圆寂,"献盖"可能暗指僧侣在葬礼上所行之礼,或是对明中和尚的尊敬与纪念。"前尘谁证衲禅师",提出一个疑问,即在明中和尚的生前身后,究竟有多少人能真正理解并见证他作为禅师的智慧与修为?这句不仅表达了对明中和尚的深切怀念,也流露出对其精神遗产传承的忧虑与期待。
整体而言,这副挽联通过形象生动的比喻和深邃的哲思,既是对明中和尚个人生平的缅怀,也是对其精神遗产的深刻反思,展现了作者对逝者深厚的情感以及对佛法、艺术传承的独到见解。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赠王教授基仲
先君昔作濡须令,闾里所知清德高。
末路我今惭世业,一门君乃冠辰髦。
长公已有朝阳誉,夫子宁淹独冷曹。
颇念相从问畴昔,不堪岁月去滔滔。
题三径图
忆在宜春日,曾看三径图。
腥膻尚京洛,羁旅久江湖。
岂曰有安宅,绝然忘故都。
人琴怅俱已,松菊孰充娱。
签判丈以新字韵作长句见赠次韵
剥啄无嗔叩户频,要听论古诵诗新。
百年风雅久不作,一代典刑今有人。
敢谓投心似胶漆,故知与世若参辰。
如公接物何多得,岂复畏人嫌我贫。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