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挽明中和尚联》
《挽明中和尚联》全文
清 / 梁同书   形式: 对联

画里传衣夙契偶同永长老

山中献盖,前尘谁证衲禅师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禅师(chán shī)的意思:指佛教禅宗的高僧,也泛指精通禅宗的人。

长老(zhǎng lǎo)的意思:长者就像父亲一样对待,表示对长辈的尊敬和孝顺之情。

传衣(chuán yī)的意思:相互帮助,互相搀扶

前尘(qián chén)的意思:指过去的事物或经历

夙契(sù qì)的意思:指早年间结下的契约或约定。

永长(yǒng cháng)的意思:永久长久。形容事物长时间存在或持续。

鉴赏

此联以画与山为喻,巧妙地将悼念之意融入其中。"画里传衣",描绘出一幅衣钵传承的画面,寓意着明中和尚在艺术或佛法上的衣钵被后人继承,其精神与技艺得以延续。"夙契偶同永长老",表达了明中和尚与永长老之间深厚的因缘,他们之间的友谊或师徒关系如同久远的契约,共同走过了一段长久而深厚的时光。

"山中献盖",则以山中的景象象征明中和尚的归隐或圆寂,"献盖"可能暗指僧侣在葬礼上所行之礼,或是对明中和尚的尊敬与纪念。"前尘谁证衲禅师",提出一个疑问,即在明中和尚的生前身后,究竟有多少人能真正理解并见证他作为禅师的智慧与修为?这句不仅表达了对明中和尚的深切怀念,也流露出对其精神遗产传承的忧虑与期待。

整体而言,这副挽联通过形象生动的比喻和深邃的哲思,既是对明中和尚个人生平的缅怀,也是对其精神遗产的深刻反思,展现了作者对逝者深厚的情感以及对佛法、艺术传承的独到见解。

作者介绍
梁同书

梁同书
朝代:清

梁同书(1723年~1815年),清代书法家。字元颖,号山舟,晚年自署不翁、新吾长翁,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大学士梁诗正之子。梁同书于乾隆十二年(1747)中举人,十七年特赐进士,官侍讲。著有《频罗庵遗集》。 梁同书家学渊源。他习书60余年,久负盛名,所书碑刻极多。梁同书工于楷、行书,到晚年犹能写蝇头小楷,其书大字结体紧严,小楷秀逸,尤为精到。与刘墉、翁方纲、王文治并称“清四大家”。年九十余,尚为人书碑文墓志,终日无倦容,并无苍老之气。传世书迹甚富,小楷书作尤多。著有《频罗庵遗集》、《频罗庵论书》等。
猜你喜欢

山花有所谓绕茧漆者盖缲丝藉此以取头耳

树树山矾落,枝枝绕茧开。

论香宁敢辈,取用实能皆。

白屋珍姚魏,朱门贱草莱。

勿嫌卑薄域,解产栋梁才。

(0)

赠王教授基仲

先君昔作濡须令,闾里所知清德高。

末路我今惭世业,一门君乃冠辰髦。

长公已有朝阳誉,夫子宁淹独冷曹。

颇念相从问畴昔,不堪岁月去滔滔。

(0)

题三径图

忆在宜春日,曾看三径图。

腥膻尚京洛,羁旅久江湖。

岂曰有安宅,绝然忘故都。

人琴怅俱已,松菊孰充娱。

(0)

端峰往还三首·其三

暂住已积日,此生知几来。

敛容看夭矫,侧足避崔嵬。

随意从登降,无心计挽推。

云寒易成晚,家近故须回。

(0)

签判丈以新字韵作长句见赠次韵

剥啄无嗔叩户频,要听论古诵诗新。

百年风雅久不作,一代典刑今有人。

敢谓投心似胶漆,故知与世若参辰。

如公接物何多得,岂复畏人嫌我贫。

(0)

寄胡达孝二首·其一

中庸有胡公,千骑乃安丰。

气自论诗合,情因叙旧通。

莫窥鸿鹄志,相望马牛风。

邂逅长安使,丁宁觅置筒。

(0)
诗词分类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诗人
吴宽 周贺 余继登 杨冠卿 赵师侠 张子翼 罗万杰 吴则礼 陈舜俞 徐溥 岳正 卢宁 史承谦 葛绍体 许棐 马臻 常纪 储巏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