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恃虫能斗,频将草一撩。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儿童(ér tóng)的意思:指年幼的孩子。
好胜(hào shèng)的意思:指人具有强烈的胜利欲望,追求胜利并不愿意接受失败。
君国(jūn guó)的意思:指君主的国家,也泛指国家。
偏好(piān hǎo)的意思:指对事物有所偏向或偏爱,有所喜好或取向。
平章(píng zhāng)的意思:指官员平日里对朝廷政务的处理,也可用来形容平时处理事务的能力。
勤俭(qín jiǎn)的意思:指勤奋努力,节约节俭。
上溯(shàng sù)的意思:向上寻找,追溯到源头。
太史(tài shǐ)的意思:太史是指古代官职,负责编纂历史和记录史事。在成语中,太史常常用来形容人的学识渊博、博学多才。
唐风(táng fēng)的意思:指唐代的风尚和风格,也用来形容古代的风貌和风格。
瓦盆(wǎ pén)的意思:指贫困、卑微的生活状态。
自恃(zì shì)的意思:自以为了不起,自负自满。
- 鉴赏
这首诗《斗蟀》由清代末年至近现代初的诗人许南英所作,通过描绘孩子们玩斗蟋蟀的游戏,巧妙地融入了对国家治理、历史传承以及社会风气的深刻思考。
首句“儿童偏好胜,时托瓦盆招”,开篇即点明主题,以儿童的喜好为切入点,引入斗蟋蟀这一传统游戏。孩子们的天真与乐趣,不仅展现了生活的趣味一面,也暗示了传统文化在民间的传承。
接着,“自恃虫能斗,频将草一撩”两句,生动描绘了孩子们在斗蟋蟀时的场景。他们自信地认为自己的蟋蟀能够获胜,频繁地用草撩拨,试图激发蟋蟀的斗志。这里不仅展现了孩子们的童真与活泼,也暗含了对个人能力与自信的探讨。
“平章误君国,太史纪风谣”两句,笔锋一转,从个人行为上升到国家治理的高度。诗人借斗蟋蟀之事,隐喻了在国家治理中,领导者应避免因小失大,应关注更为宏大的国家利益和长远发展。同时,引用“太史纪风谣”这一典故,强调了历史记载的重要性,提醒人们不应忽视民间文化与习俗对社会的影响。
最后,“谁识崇勤俭?唐风上溯尧”两句,直接点出了诗人的核心观点——崇尚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诗人通过对比,指出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应当继承和发扬古代先贤的优良品质,如唐代的节俭风尚,追溯至远古时代的圣人尧帝,强调了勤俭节约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斗蟀》不仅是一首描绘儿童游戏的诗作,更蕴含了对国家治理、历史传承以及社会风气的深刻反思,体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价值的重视和对社会现实的关切。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谢人寄砚
老矣捐书卧看屋,尚记姓名供简牍。
仓皇去越著南冠,头已如蓬口生醭。
无因可结孔方交,有药唯医管城秃。
新凉稍与灯火亲,学字颇惭蛇蚓曲。
罗纹重厚使守舍,铜雀不真非所蓄。
敢遣良工开下岩,要使珍材过天目。
君家旧物多锦藉,声若锵金眼鸲鹆。
前者一见首重稽,回视他山真碌碌。
公今遣一从我游,谨当配以蟾蜍玉。
登白衣寺钟楼
凭高直欲驭西风,百里纤毫尽发蒙。
楼观相望秋色里,江山争丽海光中。
云容入座如相识,足力缘梯尚不穷。
肯使诗成誇得意,撞钟惊起坐禅翁。
钓台观新刻范文正碑
日角曈曈上蔡阳,有星飞去避馀光。
东西怵迫谢新进,南北逍遥乐故乡。
载刻庙碑求琰琬,一新祠宇照沧浪。
使君著意敦风俗,更作高堂榜卒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