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门常自掩,有客叩方开。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柴门(zhài mén)的意思:指贫苦人家的门户。比喻贫困、卑微的家庭。
东林(dōng lín)的意思:指东晋时期桓温、桓玄父子的势力范围,后来泛指权贵集团。
风高(fēng gāo)的意思:形容风势强劲,狂风呼啸的状态。
复回(fù huí)的意思:重新回到过去的状态或位置。
竟日(jìng rì)的意思:整整一天,连续的一天
叔度(shū dù)的意思:指叔伯之间的亲属关系。也用来形容亲戚之间的亲密关系。
相携(xiāng xié)的意思:一起前进,共同努力
遥知(yáo zhī)的意思:通过远距离的观察和了解,得知事物的真相或情况。
支公(zhī gōng)的意思:指出使人明白事理的人或事物。
- 鉴赏
这首清代行定的《喜仙裳先生过访》描绘了一幅简静而温馨的画面。首句“柴门常自掩”,展现出诗人隐居生活的宁静与淡泊,常闭的柴门反映出其不求繁华的心态。次句“有客叩方开”则点出访客的到来,带来意外的惊喜,显示出诗人对友情的珍视。
“因得支公语,遥知叔度来”两句,借用典故,以晋代名士支遁(字道林)和三国时期的名士许汜(字叔度)的典故,表达来访者身份的尊贵和诗人内心的期待。诗人通过想象,仿佛能感知到友人的到来,足见其对友情的深厚。
“风高披竟日,情洽竟忘杯”进一步描绘了两人交谈的热烈与畅快,即使风吹一整天,他们也沉浸于交谈之中,忘记了时间,忘记了饮酒助兴。这种忘我之态,体现了他们之间深厚的情感交流。
最后两句“独愧东林远,相携去复回”,诗人表达了对东林寺的向往和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东林寺是佛教名胜,诗人以此表达自己未能像古人那样与友人一同隐居修行的遗憾,同时也流露出对再次相聚的期待。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简练的笔触,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真挚友谊,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