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柱弦始繁,短萧吹初亮。
舞袖拂长席,钟音由虡飏。
时属清夏阴,恩晖亦非望。
这首《短箫诗》是南北朝时期诗人张嵊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短箫演奏的场景与氛围。
首句“促柱弦始繁”,以“促柱”形容短箫的音色,开篇即营造出一种音乐渐入佳境的氛围。“繁”字则生动地展现了乐曲旋律的丰富与变化。接下来,“短萧吹初亮”,将短箫的吹奏比作初亮的灯火,既形象又富有诗意,暗示了音乐的明亮与清新。
“舞袖拂长席,钟音由虡飏”,这两句描绘了舞蹈与音乐的和谐共融。舞者轻盈的舞袖拂过长长的宴席,而钟声则随着虡(古代悬挂钟鼓的木架)的摇曳而悠扬回荡,整个画面充满了动态美和节奏感。
“已落檐瓦间,复绕梁尘上”,这两句进一步渲染了音乐的深远与回响。乐声仿佛从屋檐的瓦片间落下,又在梁上的灰尘中回旋,展现出音乐穿透空间的力量与魅力。
“时属清夏阴,恩晖亦非望”,最后两句则将音乐置于特定的时间与情境之中。夏日的阴凉与音乐的恩泽相映成趣,暗示了音乐不仅能够带来愉悦,还能在心灵深处留下美好的记忆与情感的共鸣。
整体而言,《短箫诗》通过对音乐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音乐艺术的魅力与感染力,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赞美。
院静无声。天边正、皓月初上重城。
群木摇落,松路径暖风轻。
喜揖蟾华当松顶,照榭阁、细影纵横。
杖策徐步空明里,但襟袖皆清。
恍若如临异境,漾凤沼岸阔,波净鱼惊。
气入层汉,疑有素鹤飞鸣。
夜色徘徊迟宫漏,渐坐久、露湿金茎。
未忍归去,闻何处、重吹笙。
群芳老尽,海棠花时候。雨过寒轻好清昼。
最妖饶一段,全是初开,云鬟小,涂粉施朱未就。
全开还自好,骀荡春馀,百样宫罗斗繁绣。
纵无语也,心应恨我来迟,恰柳絮、将春归后。
醉犹倚柔柯,怯黄昏,这一点愁,须共花同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