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颂古六首·其五》
《颂古六首·其五》全文
宋 / 释惟照   形式: 偈颂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边事(biān shì)的意思:指不关心、不在意的事情。

成败(chéng bài)的意思:成功和失败。

第一(dì yī)的意思:指排名第一,最高的,第一个。

而今(ér jīn)的意思:表示现在,目前,如今。

观成(guān chéng)的意思:观察事物的发展变化并做出准确判断。

精神(jīng shen)的意思:指人的意志力、毅力和精神状态。

可怜(kě lián)的意思:

[释义]
(1) (形)基本义:值得怜悯。
(2) (动)怜悯。
(3) (形)(数量少或质量坏到)不值得一提。
[构成]
动宾式:可|怜
[例句]
可怜的孩子。(作定语)不能可怜人。(作谓语)知识贫乏得可怜。(作补语)

枯木(kū mù)的意思:指干瘪、干枯的树木,比喻衰老或者失去生机。

眼筋(yǎn jīn)的意思:眼睛的神态和神情。

一色(yī sè)的意思:指一种颜色或一种品质完全一致。

一人(yī rén)的意思:指独自一人,没有他人陪伴。

直至(zhí zhì)的意思:一直到;一直达到某个时间或状态。

中第(zhōng dì)的意思:中间的第一个。

坐观(zuò guān)的意思:坐着观看,不亲自参与或干涉。

第一人(dì yī rén)的意思:指在某个领域或某个方面排名第一的人。

枯木堂(kū mù táng)的意思:指一个人的容貌憔悴、面色枯黄,形容生活艰苦或长期劳累的状态。

坐观成败(zuò guān chéng bài)的意思:坐以观察,看其成败。

鉴赏

这首诗出自宋代诗人释惟照的《颂古六首(其五)》,通过“枯木堂中第一人”这一形象,描绘了一位深居简出、洞察世事的人物形象。首句“枯木堂中第一人”,以“枯木”象征历经沧桑、智慧深邃的智者,身处“枯木堂”中,暗示其远离尘嚣,静心思考。次句“坐观成败枉精神”,进一步揭示了这位智者的处世态度——他以超然物外的姿态,审视世间的是非成败,却似乎徒劳无功,暗含对世人追求功名利禄的讽刺。

后两句“可怜明一色边事,直至而今没眼筋”,则将视角转向历史与现实,感叹那些明辨是非、洞察边疆事务的人,直到今日仍未能得到应有的理解和尊重。这里的“一色边事”可能指的是一贯的边防政策或边疆问题,而“没眼筋”则形象地表达了这些人的努力和贡献被忽视或未得到应有的认可。整首诗借古讽今,寓言深刻,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敏锐洞察和独到见解。

作者介绍

释惟照
朝代:宋

释惟照(一○八四~一一二八),简州阳安(今四川简阳)人。俗姓李。住洪州宝峰。为青原下十二世,芙蓉楷禅师法嗣。幼师成都鹿苑清泰,年十九,剃染登具。后谒芙蓉于大洪。累年出领招提,还甘露、三祖。徽宗宣和四年(一一二二),诏补江州圆通,弃去,复居泐潭。高宗建炎二年卒,年四十五。《嘉泰普灯录》卷五、《五灯会元》卷一四有传。今录诗十九首。
猜你喜欢

送同年张叔显之博白

桂海风烟远国门,一官应喜近乡园。

领垂素发休言命,身致青云合报恩。

仙客正逢勾漏令,居人犹指绿珠村。

桑麻种遍山城日,狗监能无荐至尊。

(0)

太岳仙宫七咏·其二五龙

紫盖峰前下鹤群,羽衣遥挹御炉熏。

云呈瑞像双鬟玉,帝赐霞裾五色纹。

星乱石枰当涧隐,风回金磬隔山闻。

蛰龙一去无消息,怅望经台日又曛。

(0)

登五仙观通明阁

目尽寥天草树平,片帆经处是东瀛。

烟销甓社珠浮出,云拥猋台玉作成。

远浦迥含兰芷思,阴风初度雁鸿声。

飞仙御鹤何时去,尘海冥冥笑此生。

(0)

旅感·其一

周南留滞倍离忧,京洛风尘自倦游。

病里看花如隔梦,春来临水似惊秋。

黄金价重谁招骏,白石歌残独饭牛。

乡土岁时浑不恶,速营三亩作菟裘。

(0)

李季常汪公干移居北园和季常

匡济知无术,年来学闭关。

清时难再得,白发任相拚。

龙卧无高辙,鸡栖止半间。

未论今日是,谁喜一生閒。

北户凉初入,南营静可扳。

圜中脩净业,城里见青山。

但取襟期在,宁知步履艰。

应门期独鹤,策杖代双鬟。

酒自赊来得,书从借不还。

栖迟惭下榻,谈笑得开颜。

更喜新诗就,烦君细细删。

(0)

同赵太史游罗浮宿冲虚观

寒宵无击柝,把剑起鸡鸣。

紫阁浮生梦,沧洲独客情。

风回瑶室响,云去铁桥平。

何处参差发,乘鸾朝玉京。

(0)
诗词分类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诗人
冯澥 徐琰 顾可久 苏伯玉妻 邯郸淳 苏蕙 陈璧 缪彤 宇文融 贾黄中 蒋恭棐 黄虞稷 梁克家 陈居仁 王自中 崔莺莺 林升 张祎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