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偶题》
《偶题》全文
明 / 袁宗道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看看衰症到颐腮,宿业泥人未拟回。

醉里童颜金炸色,愁来宦味蜡成灰。

此心宁与形俱皱,得道何妨老见催。

已约寅年归净社,盖头茅在夹山隈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得道(dé dào)的意思:指得到真理、道理,也可指达到某种境界或得到某种成就。

盖头(gài tóu)的意思:指掩饰事实真相或遮蔽问题的行为。

何妨(hé fáng)的意思:没有必要担心或阻止,表示无妨。

宦味(huàn wèi)的意思:指官场的滋味或特有的氛围。

看看(kàn kàn)的意思:观察、察看

泥人(ní rén)的意思:指形象逼真的泥塑人像,比喻表面上看起来很像,但实际上是虚假的或没有实质内容的人。

山隈(shān wēi)的意思:指山峦起伏的样子。

宿业(sù yè)的意思:指宿命、前世的因果关系。

童颜(tóng yán)的意思:指年纪已经大了,但脸上依然保持着年轻的容貌。

鉴赏

这首《偶题》是明代文学家袁宗道所作,通过深沉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人生、世事的深刻感悟。

首联“看看衰症到颐腮,宿业泥人未拟回”,开篇即以“衰症”、“宿业”点出人生的无常与无奈,仿佛岁月的痕迹已深深刻在脸上,而过去的种种业力却难以摆脱。这里运用了形象的比喻和对比,将个人的衰老与内心的负担进行对照,流露出一种对生命流逝的感慨和对过去无法回头的无奈。

颔联“醉里童颜金炸色,愁来宦味蜡成灰”,进一步描绘了人生的两种状态:在醉酒的瞬间,仿佛找回了童年的纯真与快乐,脸庞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而在忧愁袭来时,官场的辛酸苦楚如同蜡烛燃烧殆尽,化为灰烬。这一联巧妙地运用了色彩的对比,通过“金炸色”与“蜡成灰”的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人生不同境遇下情感体验的深刻洞察。

颈联“此心宁与形俱皱,得道何妨老见催”,则表达了诗人对内心世界的坚持与对时间流逝的态度。即使外貌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得苍老,但内心的坚定与追求(“得道”)不应因岁月的催促而改变。这里体现了诗人对精神层面的重视,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尾联“已约寅年归净社,盖头茅在夹山隈”,则是对未来生活的向往与规划。诗人似乎已经预见到未来的某个时刻,会离开尘世的纷扰,归隐于清净的社稷之中,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这不仅是一种对理想生活的憧憬,也是对心灵解脱的渴望。

整体而言,《偶题》通过对个人经历、情感体验的细腻描绘,以及对生命、时间、精神追求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袁宗道独特的文风和思想深度。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蕴含了丰富的哲理思考,值得读者细细品味。

作者介绍
袁宗道

袁宗道
朝代:明   字:伯修   籍贯:荆州府公安   生辰:1560—1600

(1560—1600)荆州府公安人,字伯修。万历十四年会试第一。授编修,官终右庶子。时王世贞、李攀龙主文坛,复古摹拟之风极盛,宗道与弟袁宏道、袁中道力排其说。推崇白居易、苏轼,因名其斋为白苏斋。为文崇尚本色,时称公安体。有《白苏斋类稿》。
猜你喜欢

澹堪杂诗·其五

好山喜我来,螺黛绘深浅。

怪石待主人,僵立殊偃蹇。

我感山石意,花径行宛转。

入夜犹寻诗,露湿衣裳软。

镫花自开落,幽静不可剪。

时闻华子冈,人定一声犬。

(0)

晓行

出关黄叶欲飞时,京洛风尘绿鬓知。

万点残秋萦梦毂,半竿初日上鞭丝。

策时才愧陈同甫,思旧情深向子期。

笑我征人无一事,且行且止且吟诗。

(0)

闻官军收复准部四城·其一

见说龟兹国,河源更尽头。

羯胡终伏命,龙额会封侯。

贰负尸仍梏,休屠像早收。

昭陵大小白,连日汗长流。

(0)

汾州道中

劫后哀鸿瘖不鸣,天涯极目泪纵横。

山经积旱春无色,河咽残冰夜有声。

万里轮蹄消白日,几人肝胆为苍生。

蹉跎未遂澄清志,何日驰驱报圣明?

(0)

湘江春望

麦风凄切子规声,僻县繁花眼暂明。

留滞河缘识天意,飘零今已悔狂名。

春寒十日仍披裌,夜雨双流半入城。

谁踵嘉名旧湘水,芙蓉愁煞涉江情。

(0)

还家杂诗·其三

魏塘迤以北,汉塘迤以东。

海防来自古,内庳外差隆。

吾郡南江委,谷水蟠其中。

津渠交地泐,堤堰争人工。

颇疑马塘筑,实绝分江通。

从兹南纪绝,桑郦言皆穷。

燕齐填九河,嬴氏湮三江。

所以山海间,处处留秦踪。

毋以仲初记,上揆神禹功。

吾将咨海若,一往皆礨空。

(0)
诗词分类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诗人
许兰 翁洮 秦嘉 华岩 范质 何澹 福康安 岑文本 管道升 义净 宋齐丘 刘将孙 廖融 尤棐 李林甫 陈澧 鲍桂星 灵澈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