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1日(农历四月初四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虞童子七岁能诵书部使者闻诸朝既至京师会更制不果试其归也以二小诗送之·其二》
《虞童子七岁能诵书部使者闻诸朝既至京师会更制不果试其归也以二小诗送之·其二》全文
宋 / 韩驹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不作西京童子郎,时人自识黄香。

还家更诵五千卷,十八重来太常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作(bù zuò)的意思:不做,不从事某种行为或活动

还家(huán jiā)的意思:指离开家乡一段时间后归来。

时人(shí rén)的意思:指当时的人们,也可指现代人。

太常(tài cháng)的意思:指常常、经常。

童子(tóng zǐ)的意思:指小孩子的声音非常嘈杂,形容人多嘈杂、喧闹。

西京(xī jīng)的意思:西京是指古代中国汉朝和唐朝时期的首都长安,用来形容地位高大、气势雄伟的城市或地方。

重来(chóng lái)的意思:重新开始,重新尝试

自识(zì shí)的意思:自己认识自己的能力和局限性

童子郎(tóng zǐ láng)的意思:指年轻人,尤指有才华和潜力的年轻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叫虞童子的七岁孩童,他能背诵五千卷书籍,展现出非凡的记忆力和学习能力。朝廷的使者听说后,特地将他带到京城,希望他能在新的考试制度下展示才华。然而,由于某种原因,这次考试未能如愿进行。诗人通过这两首小诗,表达了对虞童子才能的赞赏以及对其未来发展的期待。

第一首诗中,“不作西京童子郎,时人已自识黄香。”这句话运用了典故,将虞童子与古代著名的孝子黄香相提并论,暗示了虞童子不仅在学业上表现出色,还具有高尚的品德。接着,“还家更诵五千卷,十八重来诣太常。”则描述了虞童子回到家乡后继续勤奋学习,到了十八岁时再次来到京城,准备参加可能的考试或展示自己的学识。

第二首诗“标题:虞童子七岁能诵书部使者闻诸朝既至京师会更制不果试其归也以二小诗送之(其二)”进一步强调了虞童子的年龄与成就,以及朝廷对他才能的认可。通过“部使者闻诸朝既至京师”这一句,展现了朝廷对他的重视,而“会更制不果试”则暗示了由于某种原因,虞童子未能在京城展示自己的才能,表达了诗人的遗憾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虞童子才华的赞美和对他未能实现目标的惋惜,展现了对年轻才俊的欣赏与期待,同时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教育和人才选拔的重视。

作者介绍

韩驹
朝代:宋   字:子苍   号:牟阳   籍贯:陵阳仙井(治今四川仁寿)   生辰:1080~1135

韩驹(1080~1135)北宋末南宋初江西诗派诗人,诗论家。字子苍,号牟阳,学者称他陵阳先生。陵阳仙井(治今四川仁寿)人。少时以诗为苏辙所赏。徽宗政和初,召试舍人院,赐进士出身,除秘书省正字,因被指为苏轼之党谪降,后复召为著作郎,校正御前文籍。宣和五年(1123)除秘书少监,六年,迁中书舍人兼修国史。高宗立,知江州。绍兴五年(1135)卒。写诗讲究韵律,锤字炼句,追求来历典故,写有一些反映现实生活的佳作,有《陵阳集》四卷,今存。 
猜你喜欢

入循州哭叶六敬亭

秋来失意别,湖上哭君时。

石洞成虚约,西州无乃悲。

空传司马法,不草茂陵诗。

满目阶前树,徒伤伯道儿。

(0)

送韩宪副备兵西川

弓矢新韬士马残,阳回应借惠文冠。

巴江百折流成字,蜀道千层曲似盘。

邛杖亦充天国贡,荔枝犹作故园看。

浣花合自多题咏,倘有鱼笺问钓竿。

(0)

送王卫之还吴

东吴高士有羊何,竹径茆檐日日过。

家望白门看匹练,池临青雀擅笼鹅。

情深不论交初浅,会短其如别更多。

强欲从君无舴艋,一尊江上唱骊歌。

(0)

寄赠张幼于丈二首·其一

欧冶张华剑未分,望来同现七星文。

虚埋丰狱尘中气,自拂要离冢上云。

蕙草一株聊可寄,梅花三弄不堪闻。

何时拟共操莲舫,桃叶江头独问君。

(0)

赠番禺陈令公

贲禺亦瘴乡,海气接扶桑。

令已飞双舄,人今跨五羊。

辛盘调玉露,火树杂珠光。

共听弦歌遍,春来或下堂。

(0)

饮酒歌赠邝汉熙

公子西池脍有鱼,丈夫北海樽不虚。

相逢潦倒为君醉,狂来宇宙吾曹在。

何处春光不到秋,何物红颜不白头。

浊醪一石琴一曲,据梧相对挥珠玉。

(0)
诗词分类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诗人
孟云卿 邓牧 叶清臣 廉希宪 杜仁杰 张子容 张佳胤 惠士奇 姚崇 柳中庸 吕夷简 李衡 李昂 刘琨 杨发 孔天胤 许兰 翁洮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