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须(bù xū)的意思:不必,不需要
草根(cǎo gēn)的意思:指普通人民,特指社会底层的人群。
柴桑(chái sāng)的意思:指人们生活贫困、艰苦的地方。
的的(de dí)的意思:形容事物非常明显或者非常确切。
高原(gāo yuán)的意思:指海拔相对较高的广阔平坦地带。
黄昏(huáng hūn)的意思:指太阳下山后,天色暗淡,天黑之前的时段,也用来比喻事物的末期或衰退阶段。
景物(jǐng wù)的意思:指自然景物或人工构筑物。
离鸿(lí hóng)的意思:指离别之情或分离的痛苦。
令人(lìng rén)的意思:引起人们某种情感或感受的动作或事物
沙碛(shā qì)的意思:指沙漠中的沙丘和沙地。
时时(shí shí)的意思:不断、一直、时常
瘦马(shòu mǎ)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原本状态不好,经过一番努力或改变后变得出类拔萃。
疏钟(shū zhōng)的意思:指钟声清脆悠扬,声音洪亮悦耳。
相唤(xiāng huàn)的意思:相互呼唤
野水(yě shuǐ)的意思:指没有经过加工、调整或管束的自然状态,形容情况或事物的原始、自然、未受限制的状态。
半掩门(bàn yǎn mén)的意思:指门半掩着,形容人情绪低落、心情不好。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乡村傍晚宁静而略带凄凉的景象。首句“牛羊相唤下高原”,生动地展现了牧民赶着牲畜归家的情景,充满了生活气息。接着,“鸡犬柴桑半掩门”一句,通过鸡鸣犬吠和半开的柴门,进一步渲染出乡村夜晚的宁静与和谐。
“野水满陂摇渌静,疏钟一扣破黄昏”描绘了一幅水波轻摇、绿意盎然的画面,与远处传来的稀疏钟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种既静谧又略带孤独的氛围。诗人巧妙地运用了“破黄昏”这一细节,不仅点明了时间的流逝,也暗示了自然界的宁静被打破,预示着夜幕即将降临。
“离鸿的的沉沙碛,瘦马时时衔草根”两句,通过“离鸿”(飞离的鸿雁)和“瘦马”(饥饿的马匹),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和自身境遇的感慨。鸿雁南飞,象征着迁徙与离别;瘦马觅食,反映了生活的艰辛与无奈。
最后,“景物令人自悽切,不须为客亦消魂”一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面对眼前景物时内心的哀愁与感慨。即使不是身处他乡的旅人,仅是目睹此景,也会感到心灵的触动与悲凉。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乡村傍晚的景色,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巧妙地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体验,展现了元末明初社会背景下人们生活的现状与内心世界的复杂情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三山矶答渔父歌
我行如辘轳,西上复东下。
触热溯江船,迎霜归越舍。
齐山至禹穴,百六十长亭。
江头矶上叟,嗤我太营营。
朝见上江来,暮见下江去。
君为何物官,拜罢乃尔遽。
语叟且勿嗤,我本寒乡士。
三年饕汉粟,中秘仍太史。
为亲乞左官,得贰江南州。
人淳土物美,官暇餐钱优。
心欢亲意足,家喜朋戚贺。
犯炎束去担,凌涨理征柂。
心力困奔走,性命脱痁痎。
及郊始相庆,有命从天来。
天恩一何厚,别驾升太守。
州名太府尊,地望潜藩旧。
父母爱则深,未谅赤子心。
公荣私养迫,外美内愁侵。
问戍当几时,列宿两经天。
问去当几程,更西行五千。
荆南居其中,此去犹百舍。
回舻指东越,半月可休驾。
瓜时幸未忙,况有婚会急。
女弟归越人,季秋迨其吉。
半月易为费,婚会难可违。
不辞一月内,两过钓鱼矶。
憧憧虽可惭,盼盼实所安。
再三谢渔父,从此事纶竿。
《三山矶答渔父歌》【宋·项安世】我行如辘轳,西上复东下。触热溯江船,迎霜归越舍。齐山至禹穴,百六十长亭。江头矶上叟,嗤我太营营。朝见上江来,暮见下江去。君为何物官,拜罢乃尔遽。语叟且勿嗤,我本寒乡士。三年饕汉粟,中秘仍太史。为亲乞左官,得贰江南州。人淳土物美,官暇餐钱优。心欢亲意足,家喜朋戚贺。犯炎束去担,凌涨理征柂。心力困奔走,性命脱痁痎。及郊始相庆,有命从天来。天恩一何厚,别驾升太守。州名太府尊,地望潜藩旧。父母爱则深,未谅赤子心。公荣私养迫,外美内愁侵。问戍当几时,列宿两经天。问去当几程,更西行五千。荆南居其中,此去犹百舍。回舻指东越,半月可休驾。瓜时幸未忙,况有婚会急。女弟归越人,季秋迨其吉。半月易为费,婚会难可违。不辞一月内,两过钓鱼矶。憧憧虽可惭,盼盼实所安。再三谢渔父,从此事纶竿。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20767c678f203458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