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持也提持不起,绝毫绝釐。
《偈颂一百四十二首·其三》全文
- 鉴赏
这首诗出自宋代禅宗诗人释广闻的《偈颂一百四十二首》中的第三首。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展现了禅宗思想的深邃与玄妙。
“提持也提持不起,绝毫绝釐。”这两句以提物为喻,表达了一种无法把握、超越或理解的境界。这里的“毫”和“釐”都是极微小的长度单位,用来形容难以捉摸的状态,暗示了某种超乎寻常、难以言说的真理或存在状态。
“抖擞也抖擞不下,如山如岳。”进一步深化了这种难以摆脱或克服的境遇。通过将这一状态比作山岳,强调了它的稳固、不可动摇和深远。这不仅是对物质世界的描述,更是对心灵、精神层面的一种隐喻,暗示着在面对某些根本性问题时,个体的挣扎与努力可能显得无力且无效。
“恶,抹过小塘袈裟角。”这句话以一种略带戏谑或讽刺的口吻结束,似乎是对前文所描述的困境或挑战的一种回应。这里的“小塘”可以理解为一个相对较小、易于处理的事物,而“袈裟角”则可能象征着修行者或寻求智慧者的某种标志或象征。通过“抹过”的动作,诗人似乎在暗示,即使面对看似微不足道的问题,也可能触及到更深层次的精神或道德层面,需要以一种更为细致、深入的方式去理解和应对。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一系列富有象征意义的表述,探讨了人类在面对某些超越日常经验的真理或存在状态时的无力感、挣扎以及最终可能的超越或理解。它不仅反映了禅宗哲学中关于无常、空性和超越世俗观念的核心思想,同时也以一种含蓄而深刻的方式,激发读者对于生命本质、自我认知以及精神追求的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戊辰七夕美周兄初自燕归取道西湖以诗见教客岁小除曾一札寄余余时在皖城舟次
忆别曾看万里图,皖城归雁晓相呼。
遥天独写离家梦,歧路谁还合浦珠。
去日大姑山送黛,归时西子镜当湖。
隔年杯酒酬今夕,莫问星桥事有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