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按节(àn jié)的意思:按照时间顺序进行,依次进行。
白昼(bái zhòu)的意思:白天、日间
波神(bō shén)的意思:指某个领域或某种技能的专家,能够在该领域或技能中表现出色的人。
触山(chù shān)的意思:触及山峰,比喻达到了极限或者遇到了难题。
崔嵬(cuī wéi)的意思:形容山峰高耸,非常险峻。
多少(duō shǎo)的意思:表示数量或程度的不确定,有时也表示询问。
峰顶(fēng dǐng)的意思:指山峰的顶部,也用来比喻事物的最高点或最高水平。
高峰(gāo fēng)的意思:高峰指的是山峰的顶端,也引申为事物的巅峰或顶点。
灵胥(líng xū)的意思:灵活而机智的才智
逆水(nì shuǐ)的意思:逆水意为逆着水流的方向前进,比喻逆境中勇往直前、不畏艰难困苦。
青天(qīng tiān)的意思:指晴朗明朗的天空,也可引申为没有障碍或压力的境地。
上时(shàng shí)的意思:指适应时代潮流,具有时尚、流行的特点。
世间(shì jiān)的意思:指世界上的人间,泛指人世间的事物和现象。
亡国(wáng guó)的意思:指国家灭亡或国家面临灭亡的危险。
掀舞(xiān wǔ)的意思:指舞蹈欢快激昂的样子。
鱼龙(yú lóng)的意思:指伪装成龙的鱼,比喻伪装得很像,很难辨别真伪。
- 翻译
- 潮汐之神逆流而上,鱼龙翻腾如争斗高大山峰。
巨浪如青天之雪覆盖峰顶,风助江水声如白昼雷鸣。
浪潮欲起时直冲云霄,愤怒无法宣泄时又撞回山崖。
世间兴衰更迭有多少,谁能比得过屈原对楚国灭亡的深沉悲愤。
- 注释
- 波神:指潮汐之神,象征力量和自然之力。
崔嵬:形容山峰高大。
浪高峰顶:形容浪花巨大,仿佛覆盖了天空。
白昼雷:比喻江水声音之大,如同白天的雷声。
掀海立:形容浪潮汹涌,仿佛要冲破海面。
触山回:撞击山崖,象征力量的反弹。
亡国:指国家衰败或灭亡。
灵胥:屈原的别称,此处借指屈原的遗恨。
恨未灰:指屈原的遗恨并未消散。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波涛汹涌的壮观画面,通过对潮水逆行和声势壮观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力量的敬畏之情,同时也融入了诗人对历史沧桑、国家兴亡的深沉感慨。
“按节波神逆水来,鱼龙掀舞斗崔嵬。”这里,“按节波神”指潮汐如有灵性的节奏,逆着水流而上,给人一种神秘莫测之感。鱼龙在此激浪中跳跃,仿佛在进行一场壮丽的舞蹈,展现了生命力与自然力的勃发。
“浪高峰顶青天雪,风助江声白昼雷。”潮水涌上,如同山峰一般高耸,直冲云霄,与蓝天相接,甚至可以比作天边的白雪。加之狂风巨浪相互呼应,使得江声如雷鸣,不仅震撼人心,也映射出诗人内心的激荡。
“势欲上时掀海立,怒无泄处触山回。”潮水在特定时刻达到了顶峰,如同要将整个海洋都推举起来。它所蕴含的力量如此强大,以至于无法找到宣泄之地,只得撞击着山石然后又退回到汹涌的波涛中。
“世间亡国知多少,谁似灵胥恨未灰。”这两句诗转换了情境,从自然景观转向历史沉思。诗人借潮水的力量和不可预测性,联想到了历史上无数亡国的悲剧,以及那些尚未淡忘的哀怨。
整个诗篇通过对潮汐壮观场面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于自然界不可一世之力的敬畏,同时也深沉地表达了对历史沉浮、国家兴衰的感慨。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