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常处(cháng chǔ)的意思:常常出现在某个地方或者某个场合。
朝常(cháo cháng)的意思:指日常生活中的常规、常见的事物或行为。
臣子(chén zǐ)的意思:指效忠君主,尽忠职守的官员或臣民。
处士(chǔ shì)的意思:指隐居山林或僻静之地的士人,也指追求清净、远离尘嚣的人。
明时(míng shí)的意思:明时意为明天的时候,也指将来的时候。
骑马(qí mǎ)的意思:骑在马上去寻找马。比喻明明眼前就有的事物,却还要去找。
趋朝(qū cháo)的意思:指人们追逐权势、趋附权贵,以获取好处或提升地位。
遐遗(xiá yí)的意思:指远离故乡,思乡之情。
自知(zì zhī)的意思:了解自己的能力、局限和状况。
醉翁(zuì wēng)的意思:形容人生态度淡泊,不受外界纷扰的境界。
- 翻译
- 在清明的时代,一个士人不会被遗漏,作为臣子如果无才,也应该自我认知。
那些骑马去朝廷的普通读书人,有多少人在笑谈吟诵着醉翁的诗篇。
- 注释
- 士:知识分子或官员。
遐遗:遗漏,忽视。
臣子:古代对君主的官吏或子民的统称。
盍:何不,应该。
骑马:骑马出行。
处士:未做官的士人,隐士。
醉翁:指欧阳修,号醉翁,北宋文学家。
诗:诗歌,这里特指醉翁的诗作。
- 鉴赏
此段为宋代诗人刘宰所作,深蕴意境,情感丰富。开篇“明时一士不遐遗”,表达了诗人对于逝去时光的怀念与珍惜,每一个瞬间都不愿错过,也不愿遗忘。这句话既是对时间之流逝的无奈,又蕴含着诗人对生活细节的敏感和珍视。
“臣子无才盍自知”,则透露出诗人对于自己才能的自谦与反思。在古代,士人多以有才为荣,无才则自觉愧疚。这里,“盍”字用得恰到好处,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复杂情感。
“骑马趋朝常处士”,描绘了一位官员每日早晨乘坐马匹赶赴朝堂的情景。“常处士”三字,既指代官员,也可理解为诗人自指,这里有着对官场生活的某种认同和反思。
“几人笑诵醉翁诗”,则是对那些能够在宴席间以诗会友、共度欢乐时光者的赞美。这里的“几人”并非字面意义上的数量,而是表达了一种稀缺与难得,暗示了诗人对于能理解自己诗意的人的珍惜和怀念。而“醉翁诗”则可能指代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风,既有对前贤的尊崇,也体现出诗人对于酒文化中诗意生活的向往。
整段文字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独到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情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