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酒不知身在远,隔江谁送假河鲀。
- 拼音版原文全文
谢 魏 南 伯 馈 假 河 鲀 羹 宋 /袁 说 友 江 南 风 物 与 君 论 ,芦 笋 蒌 蒿 荐 晚 樽 。举 酒 不 知 身 在 远 ,隔 江 谁 送 假 河 鲀 。
- 翻译
- 我与你一起谈论江南的风土人情,
晚餐时品尝着芦笋和蒌蒿这样的时令蔬菜。
- 注释
- 江南:指长江以南地区,这里可能指代优美的自然风光或文化氛围。
芦笋:一种春季生长的嫩茎,可食用。
蒌蒿:一种野草,春天开花,嫩叶可食用。
荐:进献,此处指用于菜肴。
晚樽:晚餐时的酒杯。
举酒:举起酒杯。
身在远:身处异地,感觉遥远。
隔江:隔着江面。
谁送:疑问,指不清楚是谁送来这道菜。
假:此处指代烹调过的,如假河鲀可能是经过烹饪的河鲀肉。
河鲀:一种淡水鱼,味道鲜美但有剧毒,需经过处理后才能食用。
- 鉴赏
这首宋诗《谢魏南伯馈假河鲀羹》是袁说友所作,他以江南风物为背景,表达了对友人魏南伯赠送河鲀羹的感激之情。首句“江南风物与君论”,诗人以江南的美好景物开篇,暗示了宴饮的环境和季节,可能是在春天,因为芦笋和蒌蒿是春季的时蔬,常用于烹饪。
“芦笋蒌蒿荐晚樽”一句,芦笋和蒌蒿被用来佐酒,形象地描绘出晚宴的清新与丰盛,晚樽则增添了饮酒的仪式感。"荐"字有献上之意,表达了诗人对佳肴的珍视和对友人的敬意。
“举酒不知身在远”进一步抒发了诗人的情感,饮酒之际,诗人沉浸在友情的温暖中,甚至忘却了彼此之间的距离。这种忘我之态,既体现了诗人对美食的享受,也流露出对友情的深深怀念。
最后一句“隔江谁送假河鲀”,“假河鲀”可能是河豚鱼的美称或仿制品,诗人用疑问的方式,巧妙地表达了对友人馈赠的惊喜和对河鲀美味的想象,同时也暗示了友人的心意和深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洁,情感真挚,通过描绘江南风物和宴饮场景,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赠史君美为黄云卿赋
娄有史君子,分甘草泽居。
昔曾青城游,袖秘玉函书。
质性既厚朴,幼怀乡曲誉。
牵牛朝出耕,萧艾手自锄。
野藿香可美,篱鞠味堪菹。
吾友大黄君,一病半夏馀。
维子多远志,从容驾轩车。
剖决明表里,调剂气旋苏。
愧乏明珠报,长歌酒频酾。
征鸿行当归,微阳起石渠。
相思子不见,扳桂下庭除。
赠别
门有车马客,长揖别我归。
客行岁云暮,霜雪沾人衣。
居人送客城南道,北风猎猎吹沙草。
君今一去来何时,昨日相逢苦不早。
君当为我歌,我当酌君酒。
酒酣拔剑起,芒光射牛斗。
宝剑乃神物,请君慎藏之。
土花绣涩毋足惜,风雷变化须有时。
百字令.孙平叔孝廉招同竹士陪侍淳斋先生为管社之游,归述其胜,三叠前韵
拍天烟水,问何人十筑,遍栽杨柳。
险绝独山门两扇,拦住太湖东走。
环石为城,诛茅作屋,结构原非偶。
此间小隐,折腰肯换升斗。
最怜蟹簖连村,菱花拂棹,到处喧鸡狗。
大好清风来四面,顿觉凉生双肘。
螺髻千层,波涛万倾,把酒同消受。
累侬神往,梦醒几度搔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