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2日(农历四月初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寄察院李侍御文炬》
《寄察院李侍御文炬》全文
唐 / 郑谷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古柏间疏篁,清阴在印床。

宿郊虔点馔,秋寺静监香。

参集行多揖,风仪见即庄。

伫闻横擘去,帷集谏书囊。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cháyuànshìwén
táng / zhèng

bǎijiānshūhuángqīngyīnzàiyìnchuáng
宿jiāoqiándiǎnzhuànqiūjìngjiānxiāng

cānxíngduōfēngjiànzhuāng
zhùwénhéngwéijiànshūnáng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参集(cān jí)的意思:聚集在一起,参加集会或会议。

风仪(fēng yí)的意思:指一个人的仪表端庄大方,举止得体,有风度。

谏书(jiàn shū)的意思:指奏章、奏折等上书皇帝或上级官员,劝谏或告状。

书囊(shū náng)的意思:指才学渊博、知识丰富的人。

伫闻(zhù wén)的意思:指长时间等待,听闻消息,但无法确定真实性。

注释
古柏:古老的柏树。
疏篁:稀疏的竹子。
清阴:清幽的树荫。
印床:书案。
宿郊:夜晚在郊外。
虔点馔:诚心准备食物。
秋寺:秋天的寺庙。
监香:焚烧香料。
参集:与人交往。
行多揖:总是谦恭有礼。
风仪:风度。
即庄:显得庄重。
横擘:挥笔。
帷集:汇聚。
谏书囊:进谏的篇章书囊。
翻译
古老的柏树间点缀着稀疏的竹子,清幽的树荫洒落在书案上。
夜晚在郊外诚心准备简单的食物,秋天的寺庙里静谧地焚烧香料。
与人交往时总是谦恭有礼,他的风度让人感到庄重严肃。
期待他能挥笔疾书,将智慧汇聚成进谏的篇章放入书囊。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的山林寺庙图景。开篇“古柏间疏篁,清阴在印床”写出了古老柏树稀疏其枝,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沉淀和自然的宁静,而“清阴”则给人以凉爽之感,仿佛阳光透过树梢,在地面上织就一层淡淡的影子。

接着,“宿郊虔点馔,秋寺静监香”中,“宿郊”指远离尘嚣的山野,"虔点馔"则是晨曦初照,露珠挂在草尖上闪耀着光芒。"秋寺"通常给人以萧瑟之感,但这里却是不染尘埃的宁静,而“静监香”则让人联想到寺庙中那份超脱俗世的清净与安详。

诗的下半首,“参集行多揖,风仪见即庄”展现了诗人在自然中的举止。"参集"可能是指参禅或静坐,"行多揖"则表现出一种恭敬之态,仿佛诗人在这宁静的环境中,对万物充满敬畏之心。"风仪见即庄"则更进一步描绘了这种庄重的情感,让人感到诗人的内心世界是多么的平和与肃穆。

最后,“伫闻横擘去,帷集谏书囊”中,“伫闻”可能是指诗人停下脚步,聆听着远方传来的声音,而“横擘去”则给人以一种时间流逝的感觉。"帷集谏书囊"则让人想象到诗人在这宁静中,或许是在记录着心中的所感所思。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个超脱尘世、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意境。

作者介绍
郑谷

郑谷
朝代:唐   字:守愚   号:“芳林十哲”   籍贯:江西宜春市袁州区   生辰:约851~910

郑谷(约851~910)唐朝末期著名诗人。字守愚,汉族,江西宜春市袁州区人。僖宗时进士,官都官郎中,人称郑都官。又以《鹧鸪诗》得名,人称郑鹧鸪。其诗多写景咏物之作,表现士大夫的闲情逸致。风格清新通俗,但流于浅率。曾与许裳、张乔等唱和往还,号“芳林十哲”。原有集,已散佚,存《云台编》。 
猜你喜欢

御试二首·其一

已表隋珠各自携,更从琼殿立丹梯。

九华灯作三条烛,万乘君悬四首题。

灵凤敢期翻雪羽,洞箫应或讽金闺。

明朝莫惜场场醉,青桂新香有紫泥。

(0)

寄罗浮山道者二首·其二

有人曾见洞中仙,才到人间便越年。

金鼎药成龙入海,玉函书发鹤归天。

楼开石脉千寻直,山拆鳌鳞一半膻。

谁到月明朝礼处,翠岩深锁荔枝烟。

(0)

翁文尧以美疹暂滞令公大王益得异礼观今日宠待之盛辄成一章

滋赋諴文侯李盛,终求一袭锦衣难。

如何两度还州里,兼借乡人更剩观。

(0)

七条丝上寄深意,涧水松风生十指。

自乃知音犹尚稀,欲教更入何人耳。

(0)

夏日湖上即事寄晋陵萧明府

亭午羲和驻火轮,开门嘉树庇湖濆。

行来宾客奇茶味,睡起儿童带簟纹。

屋小有时投树影,舟轻不觉入鸥群。

陶家岂是无诗酒,公退堪惊日已曛。

(0)

小游仙诗九十八首·其六十九

笑擎云液紫瑶觥,共请云和碧玉笙。

花下偶然吹一曲,人间因识董双成。

(0)
诗词分类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诗人
林希逸 韩元吉 李石 葛胜仲 缪公恩 王称 陈宓 王洋 史鉴 童冀 喻良能 何吾驺 孙继皋 章甫 郑獬 韩上桂 郭钰 林鸿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