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为(bù wéi)的意思:不关心,不理会
出师(chū shī)的意思:指军队出发或学生离开师傅去实际应用所学知识。
封侯(fēng hóu)的意思:指被封为侯爵,成为高官显贵的意思。
将军(jiāng jūn)的意思:指军队中的高级指挥官,也可用来形容勇敢、有能力的领导者。
捷书(jié shū)的意思:快速而准确地书写或记录。
君王(jūn wáng)的意思:指君主,也用来形容权力极大的人。
岂独(qǐ dú)的意思:不仅仅,不止于此
三月(sān yuè)的意思:指春季三个月,也用来比喻事物发展的时间或者某个事物的阶段。
数奇(shù qí)的意思:数之不尽、奇之不穷。
渔阳(yú yáng)的意思:渔阳是指渔夫在阳光明媚的天气下垂钓,比喻人们在安逸舒适的环境中消磨时光,不思进取。
- 鉴赏
这首诗《挽王中丞(其五)》由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对一位已故官员的深切哀悼与缅怀之情。
首句“三月渔阳大出师”,开篇即以“三月”点明时间,“渔阳”则暗示地点,仿佛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历史的场景之中。渔阳,古代地名,此处借指边疆之地,暗示大规模军事行动的背景。这一句简洁有力,既勾勒出事件的规模,又预示了紧张的氛围。
次句“君王按剑捷书迟”,“按剑”形象地描绘了君王在收到捷报时的紧张与期待,而“捷书迟”则暗示了消息传递的延迟,或是战事进展的缓慢。这一句通过对比,展现了君王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胜利的渴望,也有对战事进展的焦虑。
接下来的“鼓声不为将军起”,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鼓声是战场上的标志,代表着战斗的开始或结束,但在这首诗中,鼓声却未能为将军响起,暗示了将军的命运或是战局的不利。这不仅是对将军个人命运的惋惜,也反映了战争的残酷和不可预测性。
最后一句“岂独封侯是数奇”,则表达了对将军命运的深刻反思。封侯本是古代将士追求的荣誉,但在诗人看来,这并非决定一切的因素。“数奇”一词,意指命运不佳,暗示了即使有卓越的才能和功绩,也可能遭遇不幸。这句话不仅是对逝者的哀悼,也是对命运无常的感慨,以及对英雄命运的深深同情。
整首诗通过对特定历史事件的描绘,以及对人物命运的深刻思考,展现了李攀龙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它不仅是一首对逝者的哀歌,更是一曲对历史、命运和人性的沉思。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