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黄精》
《黄精》全文
宋 / 许及之   形式: 五言绝句  押[麻]韵

白发终烦扫,黄精莫认花。

叶疑新竹箭,根类老姜芽。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白发(bái fà)的意思:指白色的头发,也用来形容年老。

鉴赏

这首诗以“黄精”为题,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对黄精这一植物的深刻观察与赞美。诗人许及之在宋代创作了此诗,通过对黄精的形态特征的描述,不仅展现了其自然界的美丽,更蕴含了对生命力坚韧不拔的颂扬。

首句“白发终烦扫”,以“白发”象征岁月的流逝和生命的衰老,暗示黄精虽历经岁月,却依然生机勃勃,不因时间的推移而失去其价值和魅力。这里的“烦扫”既是对黄精生命力的赞美,也是对自然界中生命循环的感慨。

次句“黄精莫认花”,则直接点明了黄精的特点——它并非以繁花似锦来吸引人的眼球,而是以其内在的价值和功效为人们所重视。这句诗强调了黄精的实用价值,超越了表面的美丽,体现了诗人对黄精内在品质的深刻认识。

接下来,“叶疑新竹箭,根类老姜芽。”这两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黄精的叶子比作新生的竹箭,形象地表现了黄精叶片的活力与生机;将黄精的根部比作老姜芽,既突出了黄精根部的坚韧,也暗示了其生长过程中的深厚积累。这样的比喻不仅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也加深了读者对黄精这一植物特性的理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黄精的细致描绘,不仅展现了其独特的自然美,更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力坚韧不拔的赞美,以及对自然界中平凡事物内在价值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许及之
朝代:宋

许及之(?~一二○九),字深甫,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淳熙七年(一一八○)知袁州分宜县(明正德《袁州府志》卷六)。以荐除诸军审计,迁宗正簿。十五年,为拾遗。光宗受禅,除军器监、迁太常少卿,以言者罢。绍熙元年(一一九○)除淮南东路运判兼提刑,以事贬知庐州。召除大理少卿。宁宗即位,除吏部尚书兼给事中。以谄事韩侂胄,嘉泰二年(一二○二)拜参知政事,进知枢密院兼参政。韩败,降两官,泉州居住。嘉定二年卒。 
猜你喜欢

侠客行·其一

少年重意气,昂首向长杨。

射虎眼中刺,摧鹰臂上霜。

肩舆谒轵里,竹笠访田光。

坐忆王孙老,萧萧泪数行。

(0)

旅夜同李蓬庵

朔雪正漫漫,东楼夜色阑。

烽烟吾潦倒,世路共艰难。

说剑怀燕赵,题诗薄建安。

江湖浮未得,瓠落大樽寒。

(0)

西湖荷荡

汎汎轻鸥外,风荷欲秀时。

桥横漪水曲,寺隔远山湄。

绿影侵云湿,红光带雨欹。

朝来烟景好,再许问花期。

(0)

老人行

霜鬓老人踏雪来,手持藜杖坐莓苔。

单衣破絮苦风冷,抚膺痛哭颜如灰。

我问老人何所哭,答言于今岁九六。

少年不识兵火惊,日饱稻粱卧茅屋。

一朝忽报军贴至,关北关南事暂异。

顷闻乾坤亦崩坼,鼎湖无处攀龙驭。

咸阳宫阙作尘飞,日暮空闻杜鹃悲。

貔貅百万恣横嚼,九土行人尽啼饥。

生男十五从戎戍,生女十五为军妻。

老夫年大得二儿,县官抽点防关西。

辞家一去十五载,又调关东射鲸鲵。

我欲向邻问生死,吏卒叩门索丁糜。

少儿南山刈马草,飞丹催促嫌行迟。

烽烟不靖兵不止,二男万里无归期。

生逢离乱不可说,垂老悲伤那得知。

呜呼老人之言有如斯,吾身虽在亦可危,相与痛哭城南湄。

(0)

拟古八章呈王园长先生

明明圣朝,世载其德。如何不造,遘此倾侧。

彼氛伊何,云胡为慝。帝陟于天,我声其赫。

明明圣朝,同符炎汉。爰即旧邦,以宏宵旰。

维此元祀,建武则同。明明天子,载缵武功。

天命纯佑,诒我元臣。兴于海国,迪兹群伦。

于巘于原,周咨既均。爰宅镐丰,亦咸厥勋。

睇彼燕山,遗弓渺止。奋章就道,忧心悄止。

帝曰俞哉,胡乃骄矣。有指疆土,不崇朝矣。

钟山巃嵷,高皇之宫。四牡业业,护此郁葱。

天子曰都,绥予纯嘏。匪梦匪卜,中兴是辅。

其辅维何,毋为波颓。君子之光,以须群材。

群策具举,王犹靡悔。既平陇蜀,□□其喙。

南有狂生,其愚维杞。闻变俶装,宵旦靡止。

如彼嫠妇,不恤其纬。芜言匪嘉,鉴于天子。

狂生之狂,载谣且歌。声与泪下,其与几何。

亶惟夫子,弗讥弗诃。愿附青云,庶几不磨。

(0)

旅舍读壁间诗和者四人皆以重阳为感何此时独多客游耶余过此于重阳亦近矣漫书二绝和之后之大夫君子亦将有感于斯言·其一

山村寥寂近重阳,挑逗诗肠与酒肠。

采菊盈襜旋弃掷,不因踪迹在他乡。

(0)
诗词分类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诗人
于石 李群玉 刘挚 段克己 张纲 陈孚 戴叔伦 宋之问 曹操 王令 俞明震 沈宜修 吴敬梓 况周颐 李咸用 蔡伸 柳贯 宋濂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