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雨藤花满,疏疏点寺门。
湿香通短屐,空翠坐清尊。
屋破孤僧在,碑残几字存。
这首诗描绘了天王寺在山雨中的静谧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景观的和谐交融。
首句“山雨藤花满”,开篇即以“山雨”点明环境,藤花的繁茂则为画面增添了几分生机与色彩。接着,“疏疏点寺门”一句,通过“疏疏”二字,既描绘了雨势之轻柔,也暗示了寺庙在雨中显得格外宁静与超然。
“湿香通短屐”一句,巧妙地将嗅觉与视觉相结合,湿漉漉的空气中弥漫着花香,与行人的短屐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这里的“湿香”不仅指雨水中的花香,更蕴含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感悟。
“空翠坐清尊”则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清幽与雅致,空灵的翠色与清酒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诗人在这里借景抒情,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赞叹。
“屋破孤僧在,碑残几字存”两句,描绘了寺内的情景,破旧的屋舍中,一位孤独的僧人静坐其中,古老的碑文虽已残破,但几个字依然清晰可见。这一场景既有历史的沧桑感,又充满了禅意,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坚韧。
最后,“惟馀石坛竹,岁岁长儿孙”以石坛上的竹子作为收尾,竹子的生长象征着生命的力量与延续,同时也寓意着佛法的传承不息。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文遗迹的描绘,展现了天王寺的独特魅力,以及诗人对自然与文化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