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作南垂去,君成东蓼行。
忽持刍束奠,忍听薤歌声。
为看三珠树,门高莫与京。
这首挽诗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哀悼和缅怀之情。首句“日游通德里”,描绘了逝者生前常游之地,充满了回忆与怀念的氛围。“会面盖先倾”则暗示了两人间的深厚情谊,即使在生前的相聚中也已流露出离别的伤感。
接着,“我作南垂去,君成东蓼行”两句,通过描述诗人自己即将前往南方,而逝者已经踏上东方的土地,暗含了对逝者离去的无奈与不舍。这种时空上的对比,强化了离别之痛。
“忽持刍束奠,忍听薤歌声”进一步渲染了丧礼的庄重与哀伤。手持草束进行祭奠,是古代丧葬礼仪的一部分,而“薤歌声”则是哀乐的一种,听到这悲伤的音乐,更让人难以承受失去亲人的痛苦。
最后,“为看三珠树,门高莫与京”以“三珠树”象征逝者的生命与精神,表达了对逝者不朽的纪念。同时,将“门高莫与京”与“三珠树”并提,既是对逝者地位或成就的肯定,也是对其精神永存的寄托。
整体而言,这首挽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通过具体的场景和细节,深刻地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思与怀念,以及对生命流逝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