滩下肥过滩上鱼,罨中泼剌诉流初。
嘉名更得三来好,为惜膏流作网疏。
北山(běi shān)的意思:北山指的是北方山岭,比喻高山或偏僻的地方。
冰鳞(bīng lín)的意思:形容人的才华出众,非常聪明。
触损(chù sǔn)的意思:指因为触犯禁忌或得罪他人而遭受损失。
嘉名(jiā míng)的意思:指美好的名声,荣誉的称号。
泼剌(pō là)的意思:形容人的行为粗暴、蛮横。
三月(sān yuè)的意思:指春季三个月,也用来比喻事物发展的时间或者某个事物的阶段。
水下(shuǐ xià)的意思:指在水中或水下进行的活动。
无及(wú jí)的意思:没有能够比得上或超过的
殷勤(yīn qín)的意思:殷勤指对人热情周到,关心体贴,有礼貌和友好的态度。
玉箸(yù zhù)的意思:指君子或贵族使用的餐具,比喻高贵、优雅的生活方式或品味。
争向(zhēng xiàng)的意思:争取向着某个方向努力,追求目标。
这首诗描绘了席间对甘滩鲥鱼的赞美与欣赏,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鲥鱼的美味与珍贵展现得淋漓尽致。
首先,“滩下肥过滩上鱼,罨中泼剌诉流初”,这两句诗生动地描绘了鲥鱼在滩下的肥美与活力,以及它们在水流中的活泼状态。通过“泼剌”一词,形象地展现了鲥鱼在水流中的跳跃与挣扎,仿佛在诉说着对自由的渴望和对生活的热爱。
接着,“冰鳞触损烹无及,玉箸殷勤食有馀”,这两句诗则表达了鲥鱼的珍贵与难得。冰鳞象征着鲥鱼的珍贵,即使不慎被烹饪破坏,也依然能留下美味;而“玉箸”则代表了对鲥鱼的珍视与恭敬,即使在享用时也要格外小心,以免浪费这难得的美味。
“三月乱随西水下,九江争向北山渔”,这两句诗描绘了鲥鱼在特定季节的迁徙行为,它们随着水流南下,汇聚于九江,最终向北山的渔民们展示自己的美味。这一场景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奇妙规律,也暗示了鲥鱼的稀缺与珍贵。
最后,“嘉名更得三来好,为惜膏流作网疏”,这两句诗表达了对鲥鱼的赞美与珍惜之情。嘉名不仅指鲥鱼本身的美味,更是对其稀有性和独特性的肯定。为了保护这种珍贵的资源,人们甚至愿意减少捕鱼量,以避免过度捕捞导致鲥鱼数量减少。
整首诗通过对鲥鱼的描绘,不仅展现了食物的美味与珍贵,也蕴含了对自然界的敬畏与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