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日次韵昌甫·其一》全文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宋代诗人韩淲对于春雨与晴天交替、农事繁忙景象的细腻观察与感慨。首句“苦觉今春雨易晴”表达了诗人对今年春季雨水与晴天转换频率之快的感受,或许暗含着对频繁天气变化给农业生产带来的不确定性的忧虑。接着,“蚕忙颇早麦垂成”则展现了春天农事的繁忙景象,蚕事开始得早,小麦也已接近成熟,预示着丰收有望。
后两句“周遭两县相望地,不但归田望岁情”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将视野扩展到周边的两个县份,描绘了一幅广袤农村的图景,不仅关注个体农户的耕作与期待,更体现了对整个地区农业收成的共同关切和希望。这里的“望岁情”既是对自然年岁的期盼,也是对丰收的渴望,蕴含了深厚的人文关怀与对土地、劳动的尊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朴素的语言,展现了宋代乡村社会的生活风貌和农民对自然、生活的深刻体悟,体现了古代文人对农业社会的深情关注与赞美。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姹莺娇.本名惜奴娇山居述怀
泉石清幽,好个真游地。香风散、彩云呈瑞。
日暖天和,更时有珍禽戏。嘉致。总妆点、山家况味。
外景充盈,内景还相契。丹炉畔、虎龙交会。
女姹婴娇,频劝我、倾金液。沈醉。但高卧、晴霞影里。
水调歌头·其一同张子仪诸公泛舟北渚,席间用子仪韵
平生五湖兴,梦想白蘋洲。
只今何处,卷帘波影漾风钩。
况值晚天新霁,菱叶荷花如拭,香翠拥行舟。
却为湖山好,牵思绕皇州。柳边堤,竹里阁,旧曾游。
恍然重到,不知身世此淹留。
且对碧梧修竹,领略好风凉月,大白与重浮。
欲和凌云赋,佳思苦难酬。
题余山人壁
一室闭香林,萧然物外心。
棋声敲月重,屐齿印苔深。
竹径茶烟细,山园锻树阴。
会当逃世网,尘事缔朋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