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8日(农历三月廿一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瑞臣见示守岁感赋用遗山甲午除夕韵次和》
《瑞臣见示守岁感赋用遗山甲午除夕韵次和》全文
清 / 陈宝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钟?无惊鼎遂迁,故忧薪积火终然。

载花都入移春槛失水俄成架壑船。

自断我生有命,不知今夕是何年?

王孙隆准狙宜慎,莫学湘累问天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积火(jī huǒ)的意思:指积聚的愤怒或怨恨。

今夕(jīn xī)的意思:今天晚上

隆准(lóng zhǔn)的意思:形容言辞恳切,说话有力。

失水(shī shuǐ)的意思:失去水源或水量,形容枯竭或缺乏资源。

王孙(wáng sūn)的意思:指王子和公子,也用来形容家族显贵的后代。

问天(wèn tiān)的意思:指发出悲痛或愤怒的呼声,向上天诉说自己的不满或苦难。

我生(wǒ shēng)的意思:指自己的一生、个人的生活。

湘累(xiāng lèi)的意思:形容人或物处于疲惫不堪的状态。

有命(yǒu mìng)的意思:指命运不可抗拒,表示无法改变的命运安排。

移春槛(yí chūn kǎn)的意思:指春天来临时,花草树木从室内移出到室外,象征着春季的到来。

鉴赏

这首诗以深沉的哲理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为特点,展现了诗人对于命运、时间以及自然规律的独到见解。

首联“钟漏无惊鼎遂迁,故忧薪积火终然”,开篇即以“钟漏”象征时间的流逝,“鼎迁”比喻世事的变迁,而“薪火”则暗指生命的延续与传承。诗人通过这一联表达了对时间永恒、世事更迭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生命如同薪火,虽终将熄灭,但其精神与影响却能长久流传。

颔联“载花都入移春槛,失水俄成架壑船”,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载花”比作承载着美好与希望的事物,随着季节的更替,它们被“移入”新的环境,象征着生命的流转与适应。而“失水”后的“架壑船”则形象地描绘了在逆境中寻求生存与发展的艰难过程,强调了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与智慧。

颈联“自断我生元有命,不知今夕是何年?”则进一步深化了对生命本质的探讨。诗人认为个人的命运并非完全由自己掌控,而是有着其内在的规律与宿命。同时,对“今夕是何年”的疑问,则体现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未知未来的深深思索。

尾联“王孙隆准狙宜慎,莫学湘累苦问天”,借用了历史人物的典故,以“王孙”(贵族子弟)和“湘累”(屈原的别称)为例,告诫人们在面对人生困境时应保持谨慎与理智,不应像屈原那样过于执着于外在的不公与命运的不顺,而应学会自我调适与内心的强大。这不仅是对个人行为的劝导,也是对社会与时代的反思。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时间、生命、命运等主题的深入探讨,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哲学思考和情感表达,既富有哲理深度,又蕴含着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洞察。

作者介绍
陈宝琛

陈宝琛
朝代:清

陈宝琛(1848—1935年),字伯潜,号弢庵、陶庵、听水老人。汉族,福建闽县(今福州市)螺洲人。刑部尚书陈若霖曾孙,晚清大臣,学者,官至正红旗汉军副都统、内阁弼德院顾问大臣,为毓庆宫宣统皇帝授读。中法战争后因参与褒举唐炯、徐延投统办军务失当事,遭部议连降九级,从此投闲家居达二十五年之久。赋闲期间,热心家乡教育事业。宣统元年(1909年),复调京充礼学馆总裁,辛亥革命后仍为溥仪之师,1935年卒于京寓,得逊清“文忠”谥号及“太师”觐赠 。
猜你喜欢

和合驿

十年尘暗蓟门楼,万里风来汉使舟。

挂席昼移横海日,鸣桡秋荡大河流。

孤城奏角黄云合,远戍逢砧白雁愁。

吾道岂应长踯躅,乾坤此去有沧洲。

(0)

九里松

未叩三天竺,先过九里松。

青葱表河润,夭矫失秦封。

云结诸天座,风和万壑钟。

翔空尾鸾凤,坼地甲虬龙。

花满馀杭酿,脂充石室供。

唯输道傍客,行止一藜筇。

(0)

过于肃悯公墓岁复为己巳公立大功之日距今两甲子矣

正统逢今岁,边尘日暂蒙。

乾坤三己巳,社稷一于公。

不作青衣辱,依然黄屋崇。

祁连赐冢地,石马汗秋风。

(0)

为张茂才赠张将军时治艘南京

客言保障地,无复使君贤。

礼乐原蒐贵,楼船汉将专。

令严朱桁月,烽净白门烟。

更有平原馆,衔恩国士偏。

(0)

初秋端居即事效初唐体

云衣垂玉蕊,荷泪滴珠丛。

流萤助幽寂,鸣蝉生晚风。

孤心合浦叶,远调峄阳桐。

百感依凉至,烦暑未须攻。

(0)

斋日柬汝钦博士

昼馀公事简,独坐候斜阳。

偶却琴书扰,时闻花草香。

清斋予不厌,别思尔俱长。

后夜知谁醉,惟言恨太常。

(0)
诗词分类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诗人
赵扩 胡舜陟 窦庠 毛伯温 阎尔梅 刘叉 陈谏 李格非 刘光祖 崔融 呼文如 陈耆卿 曹端 陆树声 吕蒙正 辅广 高珩 董思恭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