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答殿卿九日见怀·其二》
《答殿卿九日见怀·其二》全文
明 / 李攀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白发萧萧映酒垂,他乡秋色更堪悲。

不知此日登高处,折得茱萸插向谁。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白发(bái fà)的意思:指白色的头发,也用来形容年老。

登高(dēng gāo)的意思:指登上高山或高楼,比喻达到较高的位置或境地。

高处(gāo chù)的意思:指在高位的人容易受到冷落,也比喻位高权重的人容易受到攻击或遭遇困难。

秋色(qiū sè)的意思:指秋天的景色,也表示人生的晚年。

他乡(tā xiāng)的意思:指离开自己的家乡,到别的地方生活或工作。

萧萧(xiāo xiāo)的意思:形容风声、树叶等发出的声音,也可形容草木凋零、寂静无声。

茱萸(zhū yú)的意思:指坚贞不屈、永不改变的品质和态度。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身处异乡、白发苍苍的老者,在秋色中独自登高的场景,充满了孤独与哀愁的情绪。

“白发萧萧映酒垂”,开篇以“白发萧萧”描绘出老者的外貌特征,暗示岁月的流逝和人生的沧桑。“映酒垂”则通过饮酒的动作,进一步渲染了老者在异乡的孤独感,酒成为了排遣寂寞的唯一寄托。

“他乡秋色更堪悲”,紧承上句,点明了地点和季节,将老者的孤独与秋色的凄凉相结合,营造出一种更加深沉的悲哀氛围。秋风萧瑟,落叶飘零,这样的景象往往能激发人的思乡之情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不知此日登高处,折得茱萸插向谁”,最后两句是全诗情感的高潮。老者在异乡登高,却不知道自己所站之处是否有人与之共享这份景色,更不知能否找到可以分享茱萸(传统习俗中,重阳节登高插茱萸以避邪)的人。这一问,不仅表达了老者的孤独,也反映了他对亲情、友情的深切渴望,以及在异乡难以得到慰藉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老者形象的刻画和环境的描写,深刻地表达了人在异乡的孤独、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情感真挚,引人共鸣。

作者介绍
李攀龙

李攀龙
朝代:明   号:沧溟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生辰:1514—1570

李攀龙(1514年5月12日—1570年9月18日),字于鳞,号沧溟,山东济南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二十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长于七言近体,但后人也批评他的诗歌为“瞎唐诗”。
猜你喜欢

闺怨·其二

残月胧胧夜未央,西风吹雁不成行。

红颜最苦经离别,一夜相思鬓有霜。

(0)

观鉴大师遗物四首·其一袈裟

袈裟遗片片,珍重出相示。

当时几许宽,罩却曹溪地。

(0)

因病乞假避客粟泉用影九韵

谢却常参事事慵,疏狂渐喜世相容。

荷飘绿沼觇禅韵,鸟过苍苔觅字踪。

细雨鸣蝉依古木,微凉洗马荫高榕。

昼长门簿无来客,一枕花茵藉草茸。

(0)

汪海渡贻诗邀赏菊步韵呈答效唐伯虎体

为甚黄花向酒开,想应名酒浇花栽。

无花也觉酒肠涩,有酒可无花事催。

酒性全凭花作胆,花神端以酒为胎。

频频酌酒君休讶,日日看花我肯来。

(0)

梁自献潘孟与邀游金粟泉分赋·其二

一泓如许湛圆流,却向溟波岛面浮。

海有咸潮泉脉贵,井飘金粟地灵幽。

千年墓碣精魂语,万斛骊光罔象游。

呼起端明还共酌,冷风人醉宋亭秋。

(0)

答李嗣良见赠

世事拚从一醉捐,凭将诗局阅流年。

江山无恙游筇外,花月多情酒盏边。

匣里有时剑独吼,袖中携得笔如椽。

奚囊收拾残编在,不是侯芭莫浪传。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诗人
沈括 王同祖 费宏 萧统 朱瞻基 黄清老 李齐贤 王微 王贞白 徐灿 仓央嘉措 尤袤 黄任 瞿佑 陈廷敬 钱镠 姚燧 高骈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