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河 北 行 宋 /李 含 章 为 儒 还 解 著 征 衣 ,远 戍 沙 连 白 草 齐 。雁 阵 不 冲 羌 笛 怨 ,狼 烟 微 认 塞 云 底 。荞 花 露 湿 堆 空 堑 ,蓼 水 泓 澄 截 古 堤 。渐 近 界 何 分 内 外 ,野 禽 嘐 戛 路 东 西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白草(bái cǎo)的意思:白草意为雪中的草,形容坚强不屈的品质。
东西(dōng xī)的意思:物品、事物
分内(fèn nèi)的意思:指应该做的事情或应该承担的责任。
泓澄(hóng chéng)的意思:形容水清澈明亮,或者形容思想清明豁达。
花露(huā lù)的意思:形容人的容貌或气质非常美丽动人。
界河(jiè hé)的意思:界河指两个地方之间的分界河流,也比喻事物的分界线或界限。
狼烟(láng yān)的意思:指战争中敌人发出的烟火信号,也泛指战争的迹象或开始。
连白(lián bái)的意思:连续多次地夸奖或赞美。
内外(nèi wài)的意思:内部和外部
羌笛(qiāng dí)的意思:形容音乐悠扬动听。
雁阵(yàn zhèn)的意思:形容人或物有条不紊地排列整齐。
野禽(yě qín)的意思:指野生的鸟类。
远戍(yuǎn shù)的意思:指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奔赴边疆或外地从事战争、巡边等军事任务。
征衣(zhēng yī)的意思:指战时动员民众,征用衣物供军队使用。
- 翻译
- 身为儒者却还得披上出征的衣物,远赴边疆,沙地连着白草一片无际。
大雁排列成阵,却不被羌笛的哀怨声所惊扰,只能隐约看见烽火狼烟在低垂的边塞云中摇曳。
荞麦花上的露水打湿了空旷的战壕,蓼水清澈,映照着古老的河堤。
渐渐接近国界河,划分出内外的界限,野外的禽鸟叫声此起彼伏,道路东西两侧各不相同。
- 注释
- 为儒:身为儒者。
征衣:出征的衣物。
远戍:远赴边疆。
沙连白草:沙地连着白草。
雁阵:大雁排列成阵。
羌笛:羌族的笛子。
怨:哀怨。
狼烟:烽火狼烟。
荞花:荞麦花。
露湿:打湿。
空堑:空旷的战壕。
蓼水:蓼草之水。
界河:国界河。
分内外:划分内外界限。
野禽:野外的禽鸟。
嘐戛:叫声。
- 鉴赏
诗人以深沉的笔触描绘了一幅边塞风光图。"为儒还解著征衣,远戍沙连白草齐",开篇即展现了军旅生活的艰辛与荒凉景象,士兵们在严寒中换下征战的衣甲,而遥远的边关则是连绵的黄沙和一片片的白草。
接下来,"雁阵不冲羌笛怨,狼烟微认塞云低",诗人通过大雁的队形及羌人的笛声传达了对战争的隐喻,而狼烟(古代边塞上用于报警的信号)的微弱则映射出边疆的寂静与孤独。
"荞花露湿堆空堑,蓼水泓澄截古堤"一句,以鲜明的对比手法展示了自然景观与人造边境之间的和谐共生。荞花在露水中散发着清新的气息,而古老的堤防则被清澈的蓼水所环绕。
最后,"渐近界河分内外,野禽嘐戛路东西"展现了边境地带的特有景象。诗人通过对界河的描写,以及野生鸟类在道路两旁的啁啾声,强调了这里是内外分界的地方。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边塞的荒凉与孤独,更蕴含着诗人对于战争与和平的深刻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玉蝴蝶.和《愁言词》韵
小阁平分春色,暖融芳气,风醉烟柔。
两两窥帘燕子,欲去还留。卖花声、听过深巷;
寻梦路、锁断层楼。篆烟幽。晚来唤雨,憎杀啼鸠。
心忧。红桥绿树,碧云芳草,遥指苏州。
依旧清江接天,千折断肠流。夜灯前、暗追心诺;
晨镜里、不慰眉愁。怎生休。病中衾枕,浑似深秋。
天香·其二清和即事用景覃韵
匝树低云,粘空湿雾,轻风一夜吹尽。
巷柳浓阴,墙槐嫩绿,逼到矮窗相近。
菱丝尚短,已立得、小蜻蜓稳。
蚕妇茶娘,单衫日午,荒荒云鬓。朝来菊畦雨润。
护新根、细除虫蚓。静叶宜人,不独贪他花信。
似此心情自可,只好友、难来又成闷。
央及流莺,为传音问。
后秋兴八首自壬寅七月至癸卯五月,讹言繁兴,鼠忧泣血,感恸而作,犹冀其言之或不诬也·其六
麻衣如雪白盈头,六月霜飞哭九秋。
两耳也随风雨劫,半人偏抱古今愁。
地闲沮洳教鱼鸟,天阔烟波养鹭鸥。
谁上高台张口笑?为他指点旧皇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