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梅花落》
《梅花落》全文
元 / 周巽   形式: 乐府曲辞

中庭一树梅,飞雪委荒苔。

我行岁暮,几回花落又花开。

玉箸啼妆面,思君契阔何由见。

城头霜角入云悲,吹断芳魂泪如线。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城头(chéng tóu)的意思:指在城墙上,多指在高位上。

芳魂(fāng hún)的意思:指已故的人的灵魂在世间依然存在,并且对活着的人有所影响。

何由(hé yóu)的意思:何以,从何处。表示不知道或无法确定事物的来源。

契阔(qì kuò)的意思:形容感情深厚,关系密切。

霜角(shuāng jiǎo)的意思:形容天寒地冻,冬季严寒的景象。

岁暮(suì mù)的意思:岁末年底,即将过去的一年。

啼妆(tí zhuāng)的意思:指女子哭泣时妆容被破坏,形容哭得伤心痛苦。

我行(wǒ xíng)的意思:表示自己有自信、有能力去做某件事情。

玉箸(yù zhù)的意思:指君子或贵族使用的餐具,比喻高贵、优雅的生活方式或品味。

中庭(zhōng tíng)的意思:指院子中央的庭院,也可引申为指某个地方的核心或中心。

妆面(zhuāng miàn)的意思:指人的外貌装扮或面部表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日里梅花与荒苔共存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转和离别之苦的深刻感受。

首句“中庭一树梅,飞雪委荒苔”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庭院中孤梅独立、雪花覆盖荒苔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孤寂的氛围。梅花在飞雪中显得格外醒目,而荒苔则衬托出其孤独的存在感,两者形成鲜明对比,暗示着生命的坚韧与脆弱并存。

接下来,“我行惊岁暮,几回花落又花开”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花开花落象征着自然界的循环更迭,同时也暗喻人生的短暂与无常。诗人通过自己的行踪与梅花的更替,感受到岁月的无情与生命的轮回。

“玉箸啼妆面,思君契阔何由见”这一句运用了比喻手法,将泪水比作玉箸,形象地描绘了思念之情的深沉与痛苦。玉箸不仅指代眼泪,也象征着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以及无法相见的无奈与哀愁。

最后,“城头霜角入云悲,吹断芳魂泪如线”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表达。霜角,古代军中报时或发号施令的乐器,这里用来象征战争或离别的悲凉。诗人想象着城头传来的悲鸣声,仿佛是芳魂的哭泣,泪水如同细线般绵长不绝,表达了对逝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与不舍,以及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梅花、荒苔、雪花等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对时间、离别、思念等主题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爱情、时间流逝的深刻感悟,语言凝练,情感真挚,富有哲理意味。

作者介绍

周巽
朝代:清

猜你喜欢

题菊坡秋芳图

岁序年芳似水流,栖迟风景老丹丘。

斜阳疏影和人瘦,夕露寒香伴鹤愁。

开口笑逢今日醉,满头狂忆少年游。

柴桑旧隐知谁在,烂漫残花独自秋。

(0)

送孙先生归沐阳八韵

一从立雪过严冬,海北天南意万重。

鲁国书生多未化,关西夫子更难逢。

是谁惭负昌黎教,无地开陈安定功。

自古浮云能蔽日,于今死草又生风。

乡山归去冥鸿远,身世閒来野鹤同。

收拾青毡付儿子,提携绿酒醉邻翁。

名全更觉斯文重,道在何妨旧业穷。

惟有当时恩义在,天涯此别叹西东。

(0)

赵千里赤壁图

大江东去飞涛急,故垒西边壁垂赤。

玉堂学士天上人,两度随携漫游客。

放歌一曲下中流,洞箫倚和言更詶。

清风明月不须买,欲与元化相周游。

酒酣袒卧蓬窗窄,不觉东方已生白。

再来又是孟冬时,过眼江山忽殊色。

披荒履险登崔嵬,划然长啸山应颓。

回舟荡入鸿濛里,时有孤鹤横江来。

平生到处多佳遇,海市登舟亦奇事。

文章变态发雕龙,意象飘飘梦中是。

铁骑长驱欲闭关,前珠后壁焕斓斑。

伯驹图画鲜于字,二赋长流天地间。

巢松幽人吕山下,收藏不惜千金价。

清秋明月画楼开,应有虹光彻长夜。

(0)

杨叛儿

依依白门柳,袅袅柔条芳。

藏乌犹未稳,便解绾愁肠。

侬有博山炉,欢为沈水香。

灰冷气长馥,绣帐七宝床。

新亭别离客,江宁故旧乡。

愿随枯杨老,莫作飘花狂。

(0)

赠庶吉士杨宗勖

高居深巷有馀清,垂柳阴阴户半扃。

轩下盆池寒湛碧,阶前湖石翠为屏。

几年染翰趋青?,长日承颜戏綵庭。

我欲问奇重载酒,不妨听讲太玄经。

(0)

观丽人走马

玉鞍初跨柳腰柔,娇眼如波入鬓流。

翠袂半将遮粉臆,掉鞭横过小江楼。

(0)
诗词分类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诗人
李季兰 赵徵明 仲子陵 陈慥 王庭珪 刘子翬 熊禾 麹信陵 常楚老 李澣 窦弘余 道潜 黄炎培 丰子恺 朱光潜 唐弢 陆轸 宋光宗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