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2日(农历四月初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生查子.春景.旅思》
《生查子.春景.旅思》全文
明 / 吴伟业   形式: 词  词牌: 生查子

一尺过江山,万点长淮树。石上水潺潺,流入青溪去。

六月北风寒,落叶朝暮。度樾与穿云,林黑行人顾。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北风(běi fēng)的意思:指寒冷的北风,比喻严寒的天气或环境。

潺潺(chán chán)的意思:形容水流声或细碎的声音。

长淮(cháng huái)的意思:指人的品质高尚,道德修养深厚。

朝暮(zhāo mù)的意思:指一天的早晨和傍晚,也指时间的短暂和转瞬即逝。

风寒(fēng hán)的意思:形容寒冷刺骨,寒气透骨。

过江(guò jiāng)的意思:指越过江河,比喻克服困难,突破障碍。

江山(jiāng shān)的意思:指国家的疆土、版图,也指国家的统治地位和政权。

六月(liù yuè)的意思:形容天气异常寒冷,与季节不符。

落叶(luò yè)的意思:比喻离开家乡或离开原处后,最终回到自己的家乡或原处。

青溪(qīng xī)的意思:形容清澈见底的溪水,比喻清澈透明的心灵和思想。

上水(shàng shuǐ)的意思:指一个人或事情处在危险、困难的境地,随时可能遭受失败或挫折。

行人(xíng rén)的意思:指行走的人,泛指路人、过路人。

一尺(yī chǐ)的意思:一尺表示长度为一尺,也可以引申为短暂的时间或距离。

注释
一尺:形容远山低矮。
长淮:淮河。
青溪:三国时吴国所凿东渠,经今南京入秦淮河。
度樾:经过树荫遮蔽之处。
樾:道旁成荫树木。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简练而富有动态的山水画面。"一尺过江山",以夸张的手法展现了空间的深远,暗示了旅途中的行者跨越广阔江山之感。"万点长淮树"则通过密集的树木,展现出淮河两岸生机盎然的景象。

"石上水潺潺,流入青溪去",诗人借助流水声和溪流的形象,寓言了时光流逝和旅途的行进,流水不仅象征着生命的流动,也寓意着诗人内心的思绪。"六月北风寒"则出人意料,以冷风反衬季节的错位,可能暗含旅途中的艰辛或心境的凄凉。

"落叶无朝暮"进一步强化了季节的反差,即使在夏季,落叶也暗示了时光无情,增添了旅人的孤独感。最后两句"度樾与穿云,林黑行人顾",描绘了行人在浓密的树林中穿行,只能依靠微弱的光线前行,表达了旅途的迷茫与探索。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旅途中独特的自然景观,同时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体验,透露出淡淡的离愁和人生哲理。吴伟业作为明末清初的文人,其作品往往情感深沉,此诗也不例外。

作者介绍

吴伟业
朝代:清

猜你喜欢

多丽.赠内

梦儿中、猛唤一声堪惜。

几年来、狂多醉少,不逢些好消息。

又长安、杏花红处,看他人上马颜色。

青草衣袍,黄花颜面,一床寒雨愁空滴。

牛衣冷、笼头布帽。灯影弄馀碧。

三更后、封侯枕上,醒来无迹。

笑人里、平原绝少,那有黄金迎客。

为伊行、冷心温艺,又重把瑶壶共击。

碧碗浇愁,红衫揾泪,鹴裘沽酒陶家甓。

更怜取、歌成五噫,同读还同译。

临邛去、秋雨茂陵,忍添鸾只。

(0)

巫山一段云·其二大孤山

万顷明波碧,千寻夕照红。

灵旗隐约在云中,凌波翠一弓。

莫把彭郎倚,谁将宓女通。

大乔何事不从容,容易嫁江东。

(0)

减字木兰花·其四赠鼓爰琴

燕山匹马,携手河梁人去也。

此地相逢,隋苑秋声百尺桐。

绿幺红豆,一曲新词花影瘦。

自是彭宣,曾向扶风听管弦。

(0)

望江南·其四乡思

踏青云,遥指绿阴村。

斜袅金鞭晴试马,高烧银烛夜开樽。芳草滞王孙。

(0)

春从天上来·其三初度,时生儿弥月,曾梦有饷五苗图者,因以命名

蜡雪初融。正上苑阳回,淑气先通。

霜添衰鬓,兴托归鸿。帝城岁月匆匆。

又时当初度,筵开处、酒绿灯红。

奏清歌,喜嘉平永夜,月满帘栊。

五十年华细数,忆少不如人,意外遭逢。

廿载趋朝,五苗入梦,犀钱绣褓重重。

笑生平卤莽,曾掉臂、蛟窟鼍宫。

漫敲评,无边春色,共醉东风。

(0)

满江红·其四高司寇召饮园亭,赋谢

司寇风流,归来筑、柳塘花屋。

帘半捲、西山烟霭,北堂丝竹。

洛下耆英年齿会,翠眉低唱颜如玉。

论人间、底事最关情,芳樽绿。敦交谊,羞流俗。

怜旅客,忘荣辱。醉良宵灯火,举觞相属。

已下青衫司马泪,宁堪重顾周郎曲。

愿同君、携手混渔樵,何仆仆。

(0)
诗词分类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诗人
葛长庚 赵湘 申时行 李世民 杨奂 海瑞 徐凝 冯延巳 夏完淳 张可久 曹邺 归有光 陈赓 党怀英 杨炯 李壁 戎昱 张载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