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2日(农历四月初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游仙六章赠陈鍊师·其三》
《游仙六章赠陈鍊师·其三》全文
明 / 焦竑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参山渺渺天坛云影松声满路寒。

欲问高人行道处,花深时听一钟残。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高人(gāo rén)的意思:指在某个领域或技能上有很高造诣的人。

渺渺(miǎo miǎo)的意思:形容事物微小、渺茫、不可捉摸。

时听(shí tīng)的意思:时刻倾听,时时警惕

松声(sōng shēng)的意思:指松树风吹时发出的声音,比喻文人雅士的吟咏声音。

天坛(tiān tán)的意思:天坛是指中国北京市的一座古代宗教建筑,也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场所。在成语中,天坛常用来比喻高尚的品德、崇高的理想或者纯洁的心灵。

行道(háng dào)的意思:指遵守道德规范,行为端正,品行良好。

云影(yún yǐng)的意思:指云彩在日光照射下的阴影,比喻事物的表面现象。

人行道(rén xíng dào)的意思:指供行人通行的道路,比喻规范人们行为的准则或标准。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幽静而神秘的山林图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隐逸生活的向往。

首句“参山渺渺接天坛”,以“参山”起笔,描绘了连绵不绝的山脉,仿佛与天边的神坛相连,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接着,“云影松声满路寒”一句,进一步渲染了山中环境的清冷与幽静,云雾缭绕,松涛阵阵,寒意袭人,给人以清凉而宁静的感受。

“欲问高人行道处”,表达了诗人对山中高人的仰慕之情,以及想要探寻他们修行之道的愿望。这不仅是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也体现了诗人对于精神追求的渴望。

最后一句“花深时听一钟残”,将画面推向高潮。在繁花深处,偶尔传来钟声的余音,既增添了诗的意境美,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这一句不仅描绘了视觉与听觉的双重美感,还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观描写,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展现了明代文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

作者介绍
焦竑

焦竑
朝代:明

焦竑(1540-1620年),字弱侯,号漪园、澹园,生于江宁(今南京),祖籍山东日照(今日照市东港区西湖镇大花崖村),祖上寓居南京。明神宗万历十七年(1589年)会试北京,得中一甲第一名进士(状元),官翰林院修撰,后曾任南京司业。明代著名学者,著作甚丰,有《澹园集》(正、续编)《焦氏笔乘》《焦氏类林》《国朝献徵录》《国史经籍志》《老子翼》《庄子翼》等。
猜你喜欢

七交七首·梅主簿

圣俞翘楚才,乃是东南秀。
玉山高岑岑,映我觉形陋。
离骚喻草香,诗人识鸟兽。
城中争拥鼻,欲学不能就。
平日礼文贤,宁久滞奔走。

(0)

七交七首·自叙

余本漫浪者,兹亦漫为官。
胡然类鸱夷,托载随车辕。
时士不俛眉,默默谁与言。
赖有洛中俊,日许相跻攀。
饮德醉醇酎,袭馨佩春兰。
平时罢军檄,文酒聊相欢。

(0)

嵩山十二首·天池

高步登天池,灵源湛然吐。
俯窥不可见,渊默神龙护。
静夜天籁寒,宿客疑风雨。

(0)

嵩山十二首·玉女窗

玉女不可邀,苍崖郁迢直。
石乳滴空窦,仰见泬寥碧。
徙倚难久留,桂树含春色。

(0)

嵩山十二首·玉女捣衣石

玉女捣仙衣,夜下青松岭。
山深风霞寒,月杵遥相应。
露踪杳可寻,片石秋光莹。

(0)

嵩山十二首·自峻极中院步登太室中峰

系马青松阴,蹑屣苍崖路。
惊鸟动林花,空山答人语。
云霞不可揽,直入冥冥雾。

(0)
诗词分类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诗人
文益 李存勖 程晋芳 赵惇 江天一 应玚 杨士琦 司马槱 孟云卿 邓牧 叶清臣 廉希宪 杜仁杰 张子容 张佳胤 惠士奇 姚崇 柳中庸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