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高人(gāo rén)的意思:指在某个领域或技能上有很高造诣的人。
渺渺(miǎo miǎo)的意思:形容事物微小、渺茫、不可捉摸。
时听(shí tīng)的意思:时刻倾听,时时警惕
松声(sōng shēng)的意思:指松树风吹时发出的声音,比喻文人雅士的吟咏声音。
天坛(tiān tán)的意思:天坛是指中国北京市的一座古代宗教建筑,也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场所。在成语中,天坛常用来比喻高尚的品德、崇高的理想或者纯洁的心灵。
行道(háng dào)的意思:指遵守道德规范,行为端正,品行良好。
云影(yún yǐng)的意思:指云彩在日光照射下的阴影,比喻事物的表面现象。
人行道(rén xíng dào)的意思:指供行人通行的道路,比喻规范人们行为的准则或标准。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幽静而神秘的山林图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隐逸生活的向往。
首句“参山渺渺接天坛”,以“参山”起笔,描绘了连绵不绝的山脉,仿佛与天边的神坛相连,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接着,“云影松声满路寒”一句,进一步渲染了山中环境的清冷与幽静,云雾缭绕,松涛阵阵,寒意袭人,给人以清凉而宁静的感受。
“欲问高人行道处”,表达了诗人对山中高人的仰慕之情,以及想要探寻他们修行之道的愿望。这不仅是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也体现了诗人对于精神追求的渴望。
最后一句“花深时听一钟残”,将画面推向高潮。在繁花深处,偶尔传来钟声的余音,既增添了诗的意境美,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这一句不仅描绘了视觉与听觉的双重美感,还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观描写,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展现了明代文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七交七首·梅主簿
圣俞翘楚才,乃是东南秀。
玉山高岑岑,映我觉形陋。
离骚喻草香,诗人识鸟兽。
城中争拥鼻,欲学不能就。
平日礼文贤,宁久滞奔走。
七交七首·自叙
余本漫浪者,兹亦漫为官。
胡然类鸱夷,托载随车辕。
时士不俛眉,默默谁与言。
赖有洛中俊,日许相跻攀。
饮德醉醇酎,袭馨佩春兰。
平时罢军檄,文酒聊相欢。
嵩山十二首·天池
高步登天池,灵源湛然吐。
俯窥不可见,渊默神龙护。
静夜天籁寒,宿客疑风雨。
嵩山十二首·玉女窗
玉女不可邀,苍崖郁迢直。
石乳滴空窦,仰见泬寥碧。
徙倚难久留,桂树含春色。
嵩山十二首·玉女捣衣石
玉女捣仙衣,夜下青松岭。
山深风霞寒,月杵遥相应。
露踪杳可寻,片石秋光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