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辰春仲来澎抚恤三阅月而蒇事公馀阅蒋怿庵同年所辑澎湖续编有前刺史陈廷宪澎湖杂咏诗勉成和章即为怿庵同年志别》全文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清乾隆年间,壬辰春仲时节,前往澎湖进行抚恤工作,历时三个月后完成任务的情景。诗中充满了对当地风土人情的细腻观察与感慨。
首句“车载还须论斗量”,形象地描述了物资的运输,通过“斗”这一计量单位,展现了当时货物运输的规模与繁重。这不仅反映了澎湖地区经济活动的繁忙,也暗示了作者在执行任务时所面临的实际困难。
次句“烧经野火白于霜”,则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夜晚野外的景象。野火映照下的经书仿佛被霜雪覆盖,既表现了夜晚的寒冷,又寓意着知识的珍贵与不易保存。这一句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人文精神相结合,赋予了场景以深邃的文化内涵。
接下来,“蜗庐莫是藏螺女,一色人家牡砺墙”两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居住在蜗居中的女子比作收藏螺贝的女性,暗示了当地居民的生活状态和文化特色。同时,“牡砺墙”这一细节,不仅描绘了房屋的建筑材料,也象征着当地丰富的海洋资源和居民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活方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澎湖地区的自然风光、生活场景以及人文精神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这片土地深厚的情感和深刻的理解。它不仅是一首记录历史变迁的诗歌,也是对地方文化与自然环境相互交融的赞歌。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壶中天.送春
帘前鸟语,正景色融合,乍晴天气。
柳绿桃残春已暮,惆怅人生如寄。
匣里珠玑,囊中锦绣,一旦皆捐弃。
浮云过尽,尘缘回想无味。
堪叹粉蝶寻香,游蜂酿蜜,也被韶光饵。
转瞬落红花满地,犹是相偎相倚。
万种凄凉,千般懊恼,终日如沉醉。
无情风雨,韶光一霎更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