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十 五 里 沙 宋 /刘 克 庄 只 见 如 山 白 浪 飞 ,更 堪 动 地 黑 风 吹 。渺 茫 直 际 九 州 外 ,汹 涌 常 如 八 月 时 。河 伯 岂 能 穷 海 若 ,灵 胥 仅 可 吓 吴 儿 。惜 无 散 发 骑 鲸 友 ,共 了 南 游 一 段 奇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白浪(bái làng)的意思:指海浪翻腾、波涛汹涌的景象。
动地(dòng dì)的意思:形容某种情感或行为非常激烈,使人感到震动、动容。
海若(hǎi ruò)的意思:形容海洋广阔无边。
河伯(hé bó)的意思:指长江的神,也泛指大河的神灵。
黑风(hēi fēng)的意思:指邪恶的力量或者坏人的行为。
九州(jiǔ zhōu)的意思:指古代中国的九个行政区域,也泛指全国。
灵胥(líng xū)的意思:灵活而机智的才智
渺茫(miǎo máng)的意思:形容事物模糊、不确定,没有明确的方向或目标。
骑鲸(qí jīng)的意思:指人们追求高尚理想和伟大事业时的勇气和决心。
岂能(qǐ néng)的意思:表示不可能或不能够。常用于反问句或否定句中,用来表达强烈的否定态度。
穷海(qióng hǎi)的意思:指困境、艰难的处境。
散发(sàn fà)的意思:散发指事物散布出去,散发出来。
吴儿(wú ér)的意思:指吴越地区的人。
汹涌(xiōng yǒng)的意思:形容水势或力量浩大,激烈汹涌。
一段(yī duàn)的意思:指一段时间、一段经历或一段故事。
只见(zhī jiàn)的意思:只能看到某一方面,其他方面无法看到或者没有看到。
- 翻译
- 只见巨大的白色波浪像山一样翻腾,更令人震撼的是那股能撼动大地的黑色狂风。
这景象广阔无垠,仿佛超越了九州之外,河水汹涌如同八月的潮汐般澎湃。
河伯怎能与掌控大海的海神相比,即使是水神灵胥也只能让吴地的人们感到惊骇。
可惜没有可以一同披发乘鲸的朋友,来共同经历这段南下旅行的奇异冒险。
- 注释
- 如山:形容波浪高大如同山峰。
动地:形容风力极大,能撼动大地。
九州:古代中国分为九州,这里泛指广大的地域。
河伯:古代神话中的黄河之神。
海若:海神,这里指大海的主宰。
灵胥:水神,此处指吴地神话中的水神。
散发:古代男子出行或饮酒后的随意行为,表示豪放不羁。
鲸友:比喻志同道合的朋友,以鲸鱼的壮游象征远大的理想。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观的江海之景,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强调了自然界的磅碍与力量。"如山白浪飞"直观地展现了波涛汹涌的情状,而"黑风吹"则增添了一种威胁性的力量感。"渺茫直际九州外"表达了江海广阔无边的感觉,"汹涌常如八月时"则可能暗示了特定季节水势最为猛烈的情景。
接下来的两句"河伯岂能穷海若,灵胥仅可嚇吴儿"用了神话传说中的元素,河伯是古代传说中掌管河流的神祗,而灵胥则是一种能够控制水兽的神物。这里通过对这两位神祗力量的描述,进一步强调了江海之大和其不可抗力的形象。
最后两句"惜无散发骑鲸友,共了南游一段奇"表达了一种遗憾和向往,似乎诗人希望能像古代仙人们那样,能够乘着鲸鱼畅游于江海之间,从而体验一种超脱世俗的自由与奇遇。
总体来说,这首诗以其宏大的想象力和鲜明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不可一世之力的赞美,以及对于自由自在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石桥纹蕈
绝冥万丈深,积翠淩空危。
清涧月自浴,孤芳人不知。
石骨溜香髓,松苓涌凉脂。
忽然青云阴,见此白玉姿。
冉冉露痕重,漼漼雪花滋。
淑气注阳鼎,甘津灌华池。
开经拜修静,得道推安期。
聊欲燕其阳,饱食五色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