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人之径山》全文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子益的作品《一上人之径山》,描绘了一处修行者的道路,其特点是通达而不显眼,仿佛凌霄直上,与青龙相对,象征着高洁的精神追求。"一处才通处处通",意味着道路虽始于一隅,却能通向各处,暗示修行者的心路开阔,智慧无边。"道途不涉最亲句,只在平常日用中",强调真正的佛法并不在于玄奥的理论,而是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体现和实践。整首诗寓含了禅宗的日常生活即修行的理念,体现了诗人对修行境界的深刻理解。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小楼对閒閒宗师象因次旧韵寄之
鼎食不解肥我臞,多病亦为山林驱。
巾车孤舟任所适,何往不可容微躯。
莫言五十未为老,纵有七十来须臾。
今年两耳得差胜,饱听万籁吹笙竽。
閒人多事迫诗债,野老败兴时招呼。
小楼今日好风色,目断天末冥鸿孤。
一时幽兴岂容负,况对蓬岛神仙图。
篆烟凝坐共心赏,尽醉更把空尊?。
怀人未免有芥蒂,处世已赏无廉隅。
分江小鼎煮粟粒,诛茅别墅营屠苏。
远山但藉一枝杖,中流谁辨千金壶。
菊篱秋香晚未减,松窗月色寒相纡。
我行不武分敛迹,安得甘草资蛩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