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闻失广宁志愤·其一》
《闻失广宁志愤·其一》全文
明 / 林熙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辽沈虽灰尚欲然,广宁犹自控长边。

朝廷推毂前代,经抚调弦百年

舌战那堪战伐,腹兵何以兵权

羽书骤至闻风遁,主辱臣忧泪若泉。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百年(bǎi nián)的意思:百年表示一百年的时间,也指很长时间。常用于形容事物的持久和历史悠久。

兵权(bīng quán)的意思:指军队的权力和职权。

朝廷(cháo tíng)的意思:指国家政权的中心,也可以指官方机构或政府。

调弦(tiáo xián)的意思:调整乐器的弦,比喻调整言行或态度。

何以(hé yǐ)的意思:为什么,怎么,用什么方法

那堪(nà kān)的意思:指难以承受或忍受某种情况或痛苦。

前代(qián dài)的意思:指过去的时代或历史阶段。

舌战(shé zhàn)的意思:指双方争辩或辩论激烈,口舌之争。

廷推(tíng tuī)的意思:指在朝廷中推举人才,选拔官员。

推毂(tuī gǔ)的意思:指推动车辆或物体。

闻风(wén fēng)的意思:指听到某人或某事的消息,立即有所行动或作出反应。

犹自(yóu zì)的意思:仍然、依然

羽书(yǔ shū)的意思:指通过书信传递消息或传达意思。

战伐(zhàn fá)的意思:指战争和征伐,泛指军事行动或军事斗争。

骤至(zhòu zhì)的意思:突然到达,意外出现

自控(zì kòng)的意思:

◎ 自控 zìkòng
[automatic control] 自动控制的简称

鉴赏

这首诗名为《闻失广宁志愤(其一)》,是明代诗人林熙春所作。诗中表达了对失守广宁事件的深切忧虑和愤慨之情。

首联“辽沈虽灰尚欲然,广宁犹自控长边”,以辽沈之战的灰烬仍燃喻指历史的教训未被遗忘,广宁之地依然牵动着边防的紧张局势。诗人通过这一对比,强调了广宁失守对国家边防的重大影响。

颔联“朝廷推毂誇前代,经抚调弦可百年”则从朝廷的角度出发,批评了当权者夸耀前代功绩,忽视当前边防形势的严重性。诗人认为,如果能够妥善调兵遣将,或许可以维持百年的和平局面。

颈联“舌战那堪操战伐,腹兵何以握兵权”转而从军事策略的角度进行反思。诗人指出,仅仅依靠口舌之辩不足以应对战争,真正的力量在于军队的组织与指挥。这句诗也暗含了对当时军事决策的不满。

尾联“羽书骤至闻风遁,主辱臣忧泪若泉”描绘了失守广宁后的情景,羽书(紧急军报)迅速传来,导致边防军士闻风而逃,国家尊严受损,臣子们忧心如焚,泪水如泉涌出。这一联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于国家安危的深切忧虑和对失守事件的强烈谴责。

整首诗情感饱满,既有对历史教训的反思,也有对现实问题的批判,展现了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作者介绍

林熙春
朝代:明

林熙春,字志和,号仰晋,生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海阳龙溪宝陇村(今潮安庵埠)人。出生后父母相继亡故,家境中落,全凭嫂嫂抚养成人。但据志书所载,林熙春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中进士后,授四川巴陵县令,不久即“以内艰归”。所谓“内艰”,即母丧(按,俗称父丧为外艰,母丧为内艰,统称丁忧,丁艰)。据此,乃母似应逝于他登第授官之后。当然,这也不排除林熙春视嫂为娘的可能。据称,林熙春为报答嫂恩,登第后还特为其嫂在屋旁挖塘放养乌耳鳗,抵今池塘尚在。
猜你喜欢

翠微山居诗·其十八

踏石窗山一老僧,白云为伴水为朋。

通宵只在洞中宿,月上青山便是灯。

(0)

翠微山居诗·其八

莫向人间定是非,是非定得有何为。

而今休去便休去,若欲了时无了时。

(0)

晚春有感

却扇羞花春已空,扫红吹白任颠风。

断肠芳草连天碧,春不归来梦不通。

(0)

江月五首·其四

四更山吐月,夜静月尤明。

玉梳挂碧落,银汉自从横。

寥泬群动息,溪中有舟行。

吾家渺何在,极目望江城。

(0)

再赋酴醾赠志宏

春入酴醾如愤泄,翻空万点枝头雪。

浓花嫩蕊满柔柯,应笑蓬葭春亦茁。

东君端的衒工夫,故把琼酥巧妆缀。

含风触处便氛氲,带月看时更清绝。

幽香移入小斋中,独比馀花最难歇。

子应怜我惜春光,刺手钩衣几番撷。

却嗟草木本无情,亦解随时自开闭。

对花一醉更翻书,醉里犹能读为霓。

(0)

窗明

窗明有斜日,几静无一尘。

向后有馀恨,乱鸦来聒人。

(0)
诗词分类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诗人
宇文融 贾黄中 蒋恭棐 黄虞稷 梁克家 陈居仁 王自中 崔莺莺 林升 张祎 杨虞卿 陈善 宋若昭 陈汝咸 韦鼎 陈逅 太上隐者 陈如纶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