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不我以,我适为无用。
不知主人饥,岁卒安自奉。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令的作品,体现了农民对土地的深厚感情和对劳动成果的自豪。诗中“我”指的是耕田的牛,它表达了一种被遗弃后的哀伤与不甘。
“良田无虚种”,说明这片土地肥沃且管理得当,没有一处荒废之地,反映了农事的繁荣和主人的勤劳。接着,“主人不我以,我适为无用”表明牛如果不被主人使用,就会变得毫无价值,这里牛的角度折射出对待遇的不满和自尊心。
“不知主人饥,岁卒安自奉”,则是说牛并不清楚主人是否有饥饿之忧,但它自己每年年终都能安稳地享受所提供的食物,这些线索暗示了主人可能已经不再重视耕田这项传统劳作。
最后,“由来我求人,孰与求我重”,牛以自豪而又带有哀怨的心情询问,从古至今,我一直在寻找主人的栽培,而哪个主人曾经真心实意地寻求过我呢?这里的“求”包含了被需要和珍视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牛的口吻,展现了一种对被抛弃感受的深刻描绘,以及对于主人的依赖与不满的情愫交织。它不仅反映了农耕文化中动物与人类之间微妙关系,也透露出了社会变迁下传统生活方式的凋敝和哀伤。
沈郎已自拚憔悴,惊心又闻秋雨。
做冷欺灯,将愁续梦,越是宵深难住。千丝万缕。
更搀入虫声,搅人情绪。
一片萧骚,细听不是故园树。
沈沈更漏渐咽,只檐前铁马,幽愁如诉。
倘是残春,明朝怕有,无数飞花飞絮。天涯倦侣。
记滴向篷窗,更加悽苦。欲谱潇湘,黯愁生玉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