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效阮公咏怀·其九》
《效阮公咏怀·其九》全文
明 / 薛蕙   形式: 古风

才美未足喜,技恶未足叹。

左右亲交雌雄安可言。

不见庞眉尉,三世徙官

虽有韩长孺,百金赂武安。

功名如何巧宦良为贤。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百金(bǎi jīn)的意思:形容价值极高或重要。

不见(bú jiàn)的意思:不再见到,失去联系

雌雄(cí xióng)的意思:指男女性别之分

功名(gōng míng)的意思:

[释义]
(名)封建时代指科举称号或官职名位。
[构成]
并列式:功+名
[例句]
求取功名。(作宾语)

庞眉(páng méi)的意思:形容人的眉毛浓密而长大。

巧宦(qiǎo huàn)的意思:指聪明能干的官员。

亲交(qīn jiāo)的意思:亲近交往,友好相处

如何(rú hé)的意思:表示询问或描述做某事的方法或步骤。

三世(sān shì)的意思:指代三代人,一般用来形容事物的历史悠久或者代代相传。

未足(wèi zú)的意思:不够,不足够

无亲(wú qīn)的意思:没有亲人或没有亲戚关系。

徙官(xǐ guān)的意思:将官员调换到不同的职位或地方。

左右(zuǒ yòu)的意思:左右表示大致的范围或数量,也可以表示左边和右边。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薛蕙所作的《效阮公咏怀(其九)》。通过这首诗,薛蕙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和批判。

首句“才美未足喜”,诗人先提出观点,认为一个人的才华虽好,但不足以让人欣喜,暗示了在现实社会中,仅仅拥有才华并不能保证成功或得到认可。接着,“技恶未足叹”与之形成对比,指出技术上的不足也不值得过分叹息,强调了在评价个人时,应全面考虑,而不仅仅是单一的才能或技能。

“左右无亲交,雌雄安可言”两句,进一步阐述了在社会关系中的孤立感。没有亲朋好友的支持,个人的处境显得更加艰难,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在这样的环境中都难以找到依靠。这反映了当时社会人际关系的冷漠和人情的淡薄。

接下来,“不见庞眉尉,三世不徙官”引用历史典故,以庞眉尉为例,说明在古代社会,即使一个人勤勉一生,也未必能获得晋升的机会,体现了社会阶层固化的问题。而“虽有韩长孺,百金赂武安”则通过另一个例子,揭示了通过贿赂等手段获取职位的现象,讽刺了当时社会的腐败和不公。

最后,“功名复如何,巧宦良为贤”总结全诗,提出疑问: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人们追求的功名又有何意义?那些善于钻营、投机取巧的人反而被认为是贤能之人,这无疑是对社会价值观的一种讽刺和批判。

综上所述,薛蕙在这首诗中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描绘和批判,表达了对当时社会不公、腐败以及人际关系冷漠的深切忧虑,展现了他作为一位关注社会现实的文人的责任感和批判精神。

作者介绍
薛蕙

薛蕙
朝代:明   生辰:1489~1539年

薛蕙(1489~1539年),明朝大臣。祖居亳州城内薛家巷。年十二能诗。举正德九年进士,授刑部主事。谏武宗南巡,受杖夺俸。旋引疾归。起故官,改吏部,历考功郎中。正德十五年(1520年)薛蕙再次被起用,任吏部考功司郎中。嘉靖二年(1523年),朝中发生“大礼”之争,薛蕙撰写《为人后解》《为人后辨》等万言书上奏,反对皇上以生父为皇考,招致皇帝大怒,被捕押于镇抚司后赦出。嘉靖十八年(1539年),薛蕙担任春坊司直兼翰林检讨司,不久病死家中,享年五十,被追封为太常少卿。
猜你喜欢

九日夜

灯下竹烟看更碧,月间花色不分红。

(0)

古意

君心莫淡薄,妾意正栖托。

愿得双车轮,一夜生四角。

(0)

奉和袭美赠魏处士五贶诗.太湖砚

谁截小秋滩,闲窥四绪宽。

绕为千嶂远,深置一潭寒。

坐久云应出,诗成墨未乾。

不知新博物,何处拟重刊。

(0)

奉和袭美见访不遇

为愁烟岸老尘嚣,扶病呼儿斸翠苕。

秖道府中持简牍,不知林下访渔樵。

花盘小垡晴初压,叶拥疏篱冻未烧。

倚杖遍吟春照午,一池冰段几多消。

(0)

和袭美寒日书斋即事三首每篇各用一韵·其二

已上星津八月槎,文通犹自学丹砂。

仙经写得空三洞,隐士招来别九华。

静对真图呼绿齿,偶开神室问黄芽。

方诸更是怜才子,锡赉于君合有差。

(0)

和袭美江南道中怀茅山广文南阳博士三首次韵·其二

壶中行坐可携天,何况林间息万缘。

组绶任垂三品石,佩环从落四公泉。

丹台已运阴阳火,碧简须雕次第仙。

想得雷平春色动,五芝烟甲又芊眠。

(0)
诗词分类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诗人
徐有贞 萧颖士 丘迟 赵执信 卢肇 吴嘉纪 刘凤诰 李冶 李贞 贾谊 何良俊 邵谒 蔡邕 陈东 褚遂良 孔尚任 赵恒 王胄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