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人嗜败肉,渴者甘腐浆。
微哉此心害,祸甚饥渴伤。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范浚所作,名为《杂兴四首(其三)》。诗中以“饥人嗜败肉,渴者甘腐浆”开篇,形象地描绘了人在极端饥饿和口渴时的生理本能反应。接着,“一为饥渴害,食饮俱失常”,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本能需求对人的行为和判断力的影响,使人失去常态。
随后,诗人将视角转向内心的欲望,指出“况兹方寸间,邪欲纷难量”。这里的“方寸”指的是人心,表达了在内心深处,各种邪恶的欲望如同纷乱的波涛,难以估量与控制。诗人通过这一比喻,揭示了人性中潜在的复杂性和危险性。
最后,诗人发出感慨:“微哉此心害,祸甚饥渴伤。”“微哉此心害”意味着内心的邪恶欲望虽小,却能带来巨大的危害。“祸甚饥渴伤”则对比了外在的生理需求与内心的道德败坏,强调了后者可能带来的更为严重的后果。整首诗通过对比和比喻,深刻探讨了人性中的善恶冲突以及自我修养的重要性。
闻道飞来石,当年却畔亡。
烟杉行客路,风竹护禅房。
有酒对玉麈,无诗夸锦囊。
尘缨自羁束,真赏负山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