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5日(农历三月廿八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夜坐有感》
《夜坐有感》全文
宋 / 朱熹   形式: 古风

秋堂天气清,坐久寒露滴。

幽独自怜,兹心竟谁识。

读书久已懒,理郡更无术

独有世心寒灯萧瑟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读书(dú shū)的意思:

◎ 读书 dúshū
(1) [read]∶看着书本出声读或默读
(2) [study]∶正式学习一个科目或课程
她读书很用功

独有(dú yǒu)的意思:指独特、只有一个,没有其他相同的。

寒露(hán lù)的意思:

◎ 寒露 Hánlù
[Cold Dew (17th solar term)] 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10月8日或9日

寒灯(hán dēng)的意思:指夜晚孤灯照明,比喻默默奋斗、艰苦学习。

久已(jiǔ yǐ)的意思:长久以来已经存在或已经发生。

露滴(lù dī)的意思:形容露水滴落的样子,比喻事物显露出来的迹象或征兆。

秋堂(qiū táng)的意思:秋天的堂屋,指诗书雅正的学堂。

世心(shì xīn)的意思:世界的心意,指世人的共同心愿或共同心思。

天气(tiān qì)的意思:预测未来天气的报告

无术(wú shù)的意思:指没有才能、没有本领。

萧瑟(xiāo sè)的意思:形容风声凄凉,景象荒凉。

幽独(yōu dú)的意思:形容人处于幽静孤独的境地

忧世(yōu shì)的意思:忧世指的是对世事悲观失望,对社会现状感到忧虑不安。

自怜(zì lián)的意思:自己可怜,对自己感到怜悯或同情。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朱熹所作的《夜坐有感》。诗人通过描绘秋夜寂静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与忧国忧民的情怀。

首句“秋堂天气清,坐久寒露滴”描绘了秋夜的清冷氛围,诗人独自坐在空旷的厅堂中,时间的流逝伴随着寒露的滴落,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意境。接着,“幽独不自怜,兹心竟谁识”两句,诗人直抒胸臆,表达自己的孤独和不被理解的感慨,进一步深化了孤独的主题。

“读书久已懒,理郡更无术”两句,诗人反思自己过去对学问的追求和对政务的处理,现在却感到力不从心,流露出对自我能力的怀疑和对现实的无奈。最后,“独有忧世心,寒灯共萧瑟”则点明了诗人的核心情感——对国家和社会的忧虑,即使在寒冷的灯光下,这份忧心也显得格外沉重。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个人境遇的反思,也有对社会现实的忧虑,体现了朱熹作为一位学者兼官员的多重身份和深沉的人文关怀。

作者介绍
朱熹

朱熹
朝代:宋   字:元晦   号:晦庵   籍贯:云谷老   生辰: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

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
猜你喜欢

咏怀十首·其十

白玉本自白,苍蝇乱其真。

谗言解胶漆,况匪平生亲。

烈士死道傍,贪夫登要津。

自古皆有然,兹恨何当申。

蓬丘眇烟雾,贝宫郁嶙峋。

列仙如可期,吾将蹑清尘。

(0)

赠李献吉三首·其二

东风吹我衣,白日何杲杲。

整驾出郭门,脩涂浩横潦。

登山采幽兰,日暮不盈抱。

采之欲何为,遗我平生好。

岂无艳阳花,言子好香草。

丈夫有本性,安得不自保。

寸心苟弗移,可以鉴穹昊。

(0)

赠别孟望之四首·其三

仲秋物色惨,游子生离颜。

朝辞义阳陌,夕宿武胜关。

遥望武昌路,汉水何潺湲。

愿为比翼鸟,逸翮杳难攀。

愿言终令德,努力济时艰。

同心苟不亏,岂在离并间。

(0)

赠望之五首·其三

驱车策良驷,北上遵太行。

升高睇崇京,宫观郁相望。

前瞻碣石湍,俯见东海疆。

壮观局宇内,高志何激昂。

孤鸿暮南翥,奋翅起随阳。

黄鹄游四海,湖为悲故乡。

何能有羽翼,从子俱翱翱。

(0)

遣兴

世事竟何凭,寒宵睡未能。

候茶聊附火,抛卷懒亲灯。

兴共青山远,年随白发增。

班超玉门愿,应有尺书腾。

(0)

赠盛程斋年兄赴南京兼简二三同年

信息遥闻一月前,眼穿行旆岭南天。

相逢不尽平生话,后会仍留何处缘。

世路悠悠双短鬓,晨星落落几同年。

金陵诗友重盟社,莫惜连篇向我传。

(0)
诗词分类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诗人
文偃 祖咏 唐珙 黄公绍 晁公武 焦竑 符曾 戴冠 冯道 蒋防 曹禾 陶翰 冯梦龙 查升 孙奇逢 陆羽 陆希声 刘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