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璧虽轻微,如以国与敌。
颈血得溅王,闻言尽悚惕。
高会(gāo huì)的意思:指高明的智慧和才干。
功绩(gōng jì)的意思:功劳和成绩。指某人在事业、工作或战争中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虎狼(hǔ láng)的意思:形容人凶猛残忍,心狠手辣。
轻微(qīng wēi)的意思:指程度、程量等小或不重要
渑池(miǎn chí)的意思:指混乱、混杂的场所或状态。
史书(shǐ shū)的意思:史书指历史记载的书籍,也用来比喻历史的教训、经验或故事。
悚惕(sǒng tì)的意思:形容害怕、恐惧的样子。
威信(wēi xìn)的意思:威信是指威望和信誉,意味着一个人或组织在社会中的声望和信任度。
相如(xiàng rú)的意思:相貌酷似,如出一辙。
以为(yǐ wéi)的意思:错误地认为,误以为
一何(yī hé)的意思:表示程度或数量之大,常用于修饰形容词或动词。
勇气(yǒng qì)的意思:形容雄心壮志,具有无比的勇气和决心。
御史(yù shǐ)的意思:古代中国官制中的一种职位,负责监察官员的行为,维护社会秩序。
智士(zhì shì)的意思:指聪明才智出众的人。
这首诗《咏古(其九)》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屈大均所作。诗中通过描述历史上的几个关键事件,展现了古代英雄人物的勇气与智慧。
首先,诗中提到的是司马相如的故事,他“睨柱”时的勇气令人激赏。这一典故出自《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描述了相如在面对强敌时的英勇表现。接着,诗中提到一块璧玉虽轻,但价值连城,象征着国家的尊严和力量,不可轻易与敌人交换。
随后,诗中引用了渑池之会的历史背景,这是赵国与秦国的一次外交交锋。在此次会面中,赵国的使者蔺相如以其机智和勇气,成功地维护了国家的尊严,甚至迫使强大的秦国君主秦王击缶以示妥协。这一事件体现了蔺相如的智慧和胆识。
最后,诗中提到了秦王在听到蔺相如的言论后,不仅感到震惊,还对蔺相如的勇气和智慧表示敬畏。这不仅展示了蔺相如个人的魅力,也反映了他所代表的国家力量和威信。
整首诗通过这些历史典故,赞扬了古代英雄在关键时刻展现出的勇气、智慧以及对国家忠诚的精神。同时,也暗示了在面对强敌时,智慧和策略往往比单纯的武力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