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旷烟迷县,溪湍柳系航。
雉鸣初翳麦,蚕长未眠桑。
地有前朝恨,炉残古庙芗。
严濑终辞汉,箕山不禅唐。
寒日(hán rì)的意思:指寒冷的天气或寒冷的日子。
还乡(huán xiāng)的意思:指离开故乡一段时间后,再次回到故乡。
荒荒(huāng huāng)的意思:形容草木茂盛、丛生繁密的样子。
君王(jūn wáng)的意思:指君主,也用来形容权力极大的人。
空江(kōng jiāng)的意思:指江河水面上没有船只行驶,形容寂静无声的景象。
漠漠(mò mò)的意思:形容景色模糊、朦胧不清。
凄凉(qī liáng)的意思:形容景象、声音等给人以寒冷、凄凉、悲哀之感。
前朝(qián cháo)的意思:指过去的朝代或时期。
千载(qiān zǎi)的意思:千年的时间。
项氏(xiàng shì)的意思:指人才、技艺或家族的绝艳、出众。
萧何(xiāo hé)的意思:比喻人才被埋没或不得善终。
行客(xíng kè)的意思:行人、旅客
严濑(yán lài)的意思:形容态度严厉,言辞严肃,毫不客气。
野旷(yě kuàng)的意思:形容荒凉、广阔的原野或山野。
昼锦(zhòu jǐn)的意思:昼锦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白天色彩鲜艳、美丽绚烂的景象。
千载恨(qiān zǎi hèn)的意思:表示经历了千载的悲愤、怨恨之情。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荒凉与哀怨交织的景象,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抒发了诗人对历史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感慨。
“野旷烟迷县,溪湍柳系航。”开篇即营造出一幅荒凉的山水画卷,烟雾弥漫的野地与蜿蜒曲折的小溪交织成一片静谧而又带有几分萧瑟的情景。
“雉鸣初翳麦,蚕长未眠桑。”接下来的两句则描绘出农事的场景,鸟儿开始在麦田中鸣叫,而蚕虫尚在桑枝上忙碌,这不仅是对春日生活的细致观察,也暗示了一种生机勃勃的气息。
“地有前朝恨,炉残古庙芗。”诗人心中的哀怨开始显露,提及“前朝恨”和“古庙”,让人联想到历史的沉重与无尽的遗憾,而那被废弃的炉灶则是对往昔岁月的一种缅怀。
“空江长漠漠,寒日自荒荒。”随后的景象转换为一幅空旷的江景图,长河蜿蜒,日光冷清,这份宽广与孤寂,让人不禁感受到时间流逝带来的苍凉。
“竟堕萧何计,仍同项氏亡。”诗人在这自然环境中寻觅着历史的影子,并以“萧何”和“项氏”的典故来表达自己的无奈与悲哀。这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也是对历史宿命的一种叹息。
“相黥宁作帝,昼锦亦还乡。”这里的“相黥宁作帝”可能指的是古代某位帝王的事迹,而“昼锦亦还乡”则有回到故土的意味,诗人似乎在表达一种对过往荣光的怀念与对归属感的渴望。
“严濑终辞汉,箕山不禅唐。”这两句通过古代地名和历史事件的提及,再次强化了时间流逝与历史沉重的主题,同时也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最后,“君王千载恨,行客亦凄凉。”一方面是对历代君王无法摆脱的宿命之恨的感慨,另一方面则是作为行者个人对于自己旅途中的孤独与凄凉的体验。这两种情绪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历史与个人的双重哀伤画面。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和对历史事件的巧妙穿插,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素养和丰富的情感世界。
春事日已歇,池塘旷幽寻。
残红披独坠,初绿间浅深。
偃仰倦芳褥,顾步爱新阴。
谋春未及竟,夏初遽见侵。
汉相推人杰,殷宗伐鬼方。
还闻出将重,坐见即戎良。
上策应为豫,中权且用光。
令申兵气倍,威憺虏魂亡。
树比公孙大,城如道济长。
夏云登陇首,秋露泫辽阳。
武德舒宸眷,文思饯乐章。
感恩身既许,激节胆犹尝。
祖帐倾朝列,军麾驻道傍。
诗人何所咏,尚父欲鹰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