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防吊露埋齿,麝以香闻割脐。
- 注释
- 象:比喻。
防:防范。
吊露:悬挂的露珠。
埋齿:刺入牙齿。
麝:麝香。
香:香气。
闻:感知。
割脐:割破肚脐。
群儿:众多孩子。
争:争相。
放:放飞。
纸鹞:纸做的风筝。
老子:我(古人的自称)。
宁:宁愿。
为:成为。
木鸡:形容不动声色,像木头一样的静止。
- 翻译
- 如同防备悬挂的露珠刺入牙齿,麝香因它的香气而被割破肚脐。
众多孩童热衷于放飞纸鹞,我却宁愿像只木头鸡一样安静。
- 鉴赏
这两句诗出自北宋文学家刘克庄的《铭座六言二首》中的第一首。诗中以象征性的语言描绘了自然界的生机与人世间的虚伪。
"象防吊露埋齿,麝以香闻割脐。"
这里,“象防”指的是大象的门牙,“吊露”形容露珠挂在树叶上,如同珍珠般晶莹;“埋齿”则隐喻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消亡。“麝”是指麝香,是一种香料,古人认为它可以通过母兽的胎中子宫来获取,所以说“割脐”,形象地表达了为了获取这种珍贵物品所付出的极端代价。整句传达出对自然界生命脆弱性的感慨,同时也揭示了人类对于美好事物无止境追求的贪婪与残酷。
"群儿争放纸鹞,老子宁为木鸡。"
这句话则描绘了一种生活场景。“群儿”指的是一群孩子,“争放纸鹞”形容他们在玩弄着用纸糊成的鸟类玩具,这反映了童真无邪的纯净与快乐。而“老子宁为木鸡”则是说诗人自己宁愿选择像木制的鸡一样安静、不受干扰的生活。这里,“木鸡”象征着一种超脱世俗纷争的清醒和自在。
整首诗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世间喧嚣与自然纯粹之美的赞颂,以及个人内心对于平静生活状态的向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秋晴出游归偶赋
江雨夜来歇,日出残氛散。
掩书下帷行,独步泾边岸。
岸竹泛晴光,泾流乱以灿。
清风吹浏浏,谁识水上涣。
冷言正无聊,偶遇如此粲。
因与陟崇岗,逍遥远寻玩。
澄波浩如天,青山卷若幔。
是时秋谷登,严霜绿条换。
益悲时节移,未由脱忧难。
一身风尘羁,百年斯过半。
何以自解颜,床头理文翰。
蝇头数千言,一一手自窜。
常约谢公屐,每笑阮生锻。
共吟只伤须,多书亦劳腕。
有时或忘餐,终朝更迟冠。
亲朋邀以觞,烂酣岂须算。
醉中感今昔,悲哉发一谚。
归来卧林榻,久矣成扼腕。
长歌扣牛角,清夜何由旦。
谁识梓人工,未解承移墁。
飘零岁云晚,短发风中乱。
兹辰偶游瞩,浩然复兴叹。
《秋晴出游归偶赋》【明·张掞】江雨夜来歇,日出残氛散。掩书下帷行,独步泾边岸。岸竹泛晴光,泾流乱以灿。清风吹浏浏,谁识水上涣。冷言正无聊,偶遇如此粲。因与陟崇岗,逍遥远寻玩。澄波浩如天,青山卷若幔。是时秋谷登,严霜绿条换。益悲时节移,未由脱忧难。一身风尘羁,百年斯过半。何以自解颜,床头理文翰。蝇头数千言,一一手自窜。常约谢公屐,每笑阮生锻。共吟只伤须,多书亦劳腕。有时或忘餐,终朝更迟冠。亲朋邀以觞,烂酣岂须算。醉中感今昔,悲哉发一谚。归来卧林榻,久矣成扼腕。长歌扣牛角,清夜何由旦。谁识梓人工,未解承移墁。飘零岁云晚,短发风中乱。兹辰偶游瞩,浩然复兴叹。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30667c699048a4807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