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邵宝所作的《读冯廷伯元始剩语三绝》中的第二首。邵宝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道家哲学的深刻理解与思考。
“太极生人人会谈”,开篇即以“太极”为起点,引出万物生成的源头,暗示了宇宙万物皆源于此深邃的哲学概念。接着,“但能知二不知三”则进一步阐述了认识世界的复杂性,指出人们往往容易理解和把握事物的两个方面,却难以洞察背后的第三层含义或更深层次的本质。这种认知上的局限性,正是邵宝想要探讨的核心问题。
“谁将拈出三中一”,这一句提出了一个挑战性的思考:在已知的两面之外,是否真的存在一个更为关键、更为核心的真理或原则?邵宝在这里借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从三个元素中挑选出一个最为重要的,以此来隐喻寻找那个超越表面现象、触及本质的核心思想。
最后,“还与濂溪老子参”则将讨论引向了历史哲学的深度。邵宝将自己提出的思考与宋代哲学家周敦颐(字茂叔,号濂溪)的思想相联系,暗示了自己对于道家哲学的深入研究和对前人智慧的尊重。通过与濂溪老子的对话,邵宝不仅表达了对哲学探索的渴望,也展现了一种跨时空的学术交流与思想碰撞的愿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巧妙地融合了哲学思考与历史文化的元素,展现了邵宝对于宇宙真理、人类认知局限以及哲学探索精神的深刻洞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烛影摇红.舞女
烛影摇红,良宵更觉人儿悄。
郁金堂上紫氍毹,遮莫腰支跷。只见高翻铁鹞。
又欣闻、雏莺舌掉。当筵舞罢,怎不魂消,回灯微笑。
顾曲周郎,如今老大非年少。
试过夔府问公孙,悽恻山猿,叫开宝、閒人已杳。
更休寻、清平旧调。大呼狂发,更换金樽,杯杯都釂。
小诺皋.夏雨
密洒修梧,轻敲疏竹,一雨碧天如此。
正日长亭院无憀,羁人徙倚。
满目烟潭草阁,多少红兰白芷。
更明珠、泻向荷钱容裔。极浦沈沈,前汀瀰瀰。
又小楼、玉箫和雨。吹入愁人心里。无限事,思量起。
此际凭阑,几回推枕,总是故园千里。
忘不了、冰簟生寒,玉钗著水。
风景而今依旧,无奈鬓丝不似。
拚流落、楚尾吴头而已。
今夜楼中,明朝篷底,便潇湘、宋玉悲秋,未必此情堪比。
天欲暮,雨不止。
花犯.咏浩然堂后池上白山茶用周美成梅花韵
封西风,亭亭一树,个侬好风味。
和烟和月,也无人怜惜,不胜清丽。
水晶帘额深深倚。天寒私自喜。
似小玉、夜长无伴,上床铺粉被。
珠窗一层障疏花,似无还似有,共人憔悴。
愁杀是、青霜轻坠。
记一种、红颜窈窕,曾开在、三春台榭里。
只薄命、年年流落,秋天凉著水。
满江红.江村夏咏十首·其四
碧浪初圆,凭水阁、脱巾独立。
谁作伴、数竿篱竹,一瓯茗汁。
似有声来茶硙转,断无人处村舂急。
正日长、拨闷枕书眠,斜川集。槿花上,珠堪吸。
豆花底,凉堪裛。看瀰茫一派,雨蓑烟笠。
抟黍鸟啼勤又懒,鲥鱼风起吹还涩。
恰冲泥、邻叟垫巾来,芒鞋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