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清 平 乐 .村 居 宋 /辛 弃 疾 茅 檐 低 小 ,溪 上 青 青 草 。醉 里 吴 音 相 媚 好 ,白 发 谁 家 翁 媪 。大 儿 锄 豆 溪 东 ,中 儿 正 织 鸡 笼 ,最 喜 小 儿 无 赖 ,溪 头 卧 剥 莲 蓬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白发(bái fà)的意思:指白色的头发,也用来形容年老。
大儿(dà ér)的意思:指家中的长子。
低小(dī xiǎo)的意思:低矮,高度不高。
鸡笼(jī lóng)的意思:比喻受到限制、束缚无法自由行动。
家翁(jiā wēng)的意思:指家庭的男性长辈,也可泛指家中的长辈。
莲蓬(lián péng)的意思:比喻人的才华或品德在一开始就显露出来。
茅檐(máo yán)的意思:指房屋的屋檐,也用来比喻贫困困苦的生活环境。
媚好(mèi hǎo)的意思:指对人或事物追求奉承、讨好,以获取好处或赞美的行为。
青青(qīng qīng)的意思:青色的、绿色的、年轻的。
青草(qīng cǎo)的意思:指年轻人或者未经世事的人。
谁家(shuí jiā)的意思:表示不确定或无法确定的人或事物。
亡赖(wáng lài)的意思:指人丧失依靠、无依无靠的境地。
翁媪(wēng ǎo)的意思:指年老的妇女。
吴音(wú yīn)的意思:指声音高亢、响亮。
溪头(xī tóu)的意思:指溪流的起点或源头,也可指事物的开端或起始阶段。
小儿(xiǎo ér)的意思:指儿童、小孩子。
- 注释
- 茅檐:茅屋的屋檐。
吴音:吴地的方言。
作者当时住在信州(今上饶),这一带的方言为吴音。
相媚好:指相互逗趣,取乐。
翁媪:老翁、老妇。
锄豆:锄掉豆田里的草。
织:编织,指编织鸡笼。
亡赖:这里指小孩顽皮、淘气。
亡,同“无”。
卧:趴。
- 翻译
-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翠绿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吴地方音,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是谁家的公婆父老?
大儿子在小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在家里编织鸡笼。最喜欢的顽皮的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 鉴赏
这首《清平乐·村居》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代表作之一,以其清新自然的语言和生动活泼的画面描绘了一幅田园生活的闲适图景。词的开篇“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简洁地勾勒出一个宁静的乡村景象,茅屋低矮而简朴,溪水潺潺,岸边青草茂盛,营造出一种宁静恬淡的氛围。
接下来,“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通过醉酒的乡音和老夫妇的悠闲对话,展现出村民之间的淳朴和亲情,以及岁月静好的生活态度。这里“醉里”二字,既描绘了老人们的惬意,也暗示了乡村生活的闲适。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通过两个儿子的劳动场景,展现了家庭的和谐与忙碌,大儿子在田间劳作,二儿子则在编织鸡笼,每个动作都充满了生活的烟火气。
最后,“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聚焦在了最小的孩子身上,他无忧无虑地躺在溪边,剥着莲蓬,天真烂漫,画面生动活泼,富有童趣,让人感受到家庭的温馨和欢乐。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农村生活的日常琐事,流露出词人对这种淳朴、和谐生活的赞美和向往,体现了辛弃疾词风中的田园牧歌情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