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全文
- 注释
- 大袖:宽大的衣袖。
褒衣:宽松的长袍。
浙淮:浙江和淮河一带。
鹤山:地名,可能指诗人或其师的故乡。
心印:佛教用语,指内心领悟的佛法。
传得:传承得到。
自摺:亲自折叠。
通书:通用的书信。
篆灰:篆刻文字留下的灰烬,代指书籍。
- 翻译
- 他穿着宽大的袍子在浙淮间行走,谁人不知他是来自鹤山的呢。
如今,谁能传承他的心印法门,只有自己亲手翻阅书信,拂去篆刻文字的灰尘。
-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文人墨客的行走江湖之景象,"大袖褒衣走浙淮"一句,以鲜明的笔触勾勒出诗人的风采与气质。浙江和淮河间的广袤地域,是古代文人游历的热土,也是文化交流的要道。这里的“走”,不仅指的是行走,更是一种精神层面的流动与交流。
"何人不识鹤山来"则透露出诗人对于名山大川的向往和对自我身份的肯定。在古代文化中,鹤山往往象征着高洁和长寿,这里很可能是诗人心中的一个理想之地。通过这样的表述,诗人表达了自己希望被人们所认识和记住的愿望。
"只今心印谁传得"一句,则显露出诗人的某种孤独和无奈。他在寻找能够理解他内心世界的人,而这种寻求似乎充满了不易实现的困难。这里的“心印”,既可以理解为诗人内心深处的感悟,也可以看作是他希望留给世人的精神印记。
"自摺通书拨篆灰"则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俗、追求知识和智慧的心境。“自摺”意味着自己翻阅,“通书”指的是读遍了所有的书籍,“拨篆灰”则是古人研读经典时常做的一个动作,表示深入钻研,以至于墨渍成灰。诗人通过这样的描述,展现出一种对知识无限追求的态度。
总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个人的才情和学养,也反映了一种时代背景下的文化追求和个人理想。诗中流露出的一丝孤独与超脱,以及对于精神传承的渴望,都是宋代文人共同的情感写照。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