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孝 感 县 宋 /张 耒 萧 索 江 千 县 ,林 端 见 客 樯 。山 川 错 吴 楚 ,人 物 混 荆 杨 。风 略 寒 芦 阵 ,云 迷 夕 鸟 行 。故 乡 同 见 月 ,谁 记 白 头 郎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白头(bái tóu)的意思:指人到老年时头发变白,也用来形容夫妻恩爱长久。
风略(fēng lüè)的意思:指人的风采和才略。
故乡(gù xiāng)的意思:指自己出生长大的地方或者与自己有深厚情感的地方。
寒芦(hán lú)的意思:
寒天的芦苇;干芦苇。 南朝 梁 沉约 《咏雪应令》:“思鸟聚寒芦,苍云軫暮色。” 宋 陆游 《对酒》诗:“密篠持苫屋,寒芦用织帘。” 元 黄溍 《送凌吉叟杭州教授》诗:“春风操别衣,晴沙秀寒芦。”
见客(jiàn kè)的意思:指见到客人或拜访客人。
江干(jiāng gān)的意思:江河的岸边,指江河边的地方。
荆杨(jīng yáng)的意思:形容人的品德高尚,像荆木和杨木一样坚贞不屈。
人物(rén wù)的意思:指人的品质、才能、地位等方面的特点或特征。
山川(shān chuān)的意思:山川指的是山和河流,代表着自然景观。
吴楚(wú chǔ)的意思:指吴国和楚国,泛指两个相距较远的地方。
萧索(xiāo suǒ)的意思:形容寂寞冷落、凄凉无人的景象。
- 翻译
- 在江边的萧瑟之地,我看见了远处的船只。
山川交错,这里是吴地和楚地的交接处,人们来自荆扬各地。
风吹过寒冷的芦苇丛,傍晚的鸟儿在云雾中难以辨识行踪。
当我们都在同一轮明月下,又有谁能记得那个白发苍苍的游子呢?
- 注释
- 萧索:荒凉、冷清。
江干:江边。
客樯:停泊的客船。
错:交错。
吴楚:古代两个地区名,这里泛指江南地区。
荆杨:荆楚和杨州,泛指长江中下游地区。
略:吹过。
寒芦阵:寒冷的芦苇丛。
夕鸟:傍晚的鸟。
故乡:家乡。
白头郎:形容年老的男子。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怀念故土、思念亲人之情的画面。开篇“萧索江干县,林端见客樯”两句,以萧瑟的秋风和凄冷的江边景色,渲染出一种孤寂的情绪,同时也映射出诗人的旅途孤独与对远方家园的思念。接着“山川错吴楚,人物混荆杨”两句,则是通过地理环境和人文交融来表达故乡文化的多样性以及个体在其中的渺小感。
中间四句“风略寒芦阵,云迷夕鸟行。故乡同见月,谁记白头郎。”则直接抒发了诗人的哀愁。秋风中的芦苇和归巢的鸟儿,都让人感到一份萧瑟的孤独与凄凉。而“故乡同见月”一句,更是将时间的流逝、空间的距离以及情感的共同性通过明亮而又遥远的月亮来加以强调。最后“谁记白头郎”则是一种无言的悲哀,表达了对年华老去的亲人和故土的深切思念与不舍。
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淡远,通过生动的地貌描写和细腻的情感抒发,展现了一种深沉而又微妙的情感世界。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